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痴迷于气象谚语,想申请非遗,你能帮我圆
TUhjnbcbe - 2022/3/5 14:18:00
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12.html

我痴迷于气象谚语,

想申请非遗,

你能帮我圆梦吗?

赵东升

赵东升在百叶箱旁

赵东升50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

记得八岁那年的夏天,我刚上学,因为长时间少雨,学校放假回队参加集体抗旱。我和母亲抬水向一里外的东山坡高粮地浇苗。下午二点多从西窑山后涌上一排乌云,并电闪雷鸣,一阵冷风过后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很疼,看这架势一场大雨就在眼前,人们不顾队长劝阻奔跑避雨。可转眼间雨脚向山南滑过奔向伊通河方向,人们七嘴八舌议论“老天爷”偏心。大黑山区像是后娘养的,大旱之年总是最后下着透雨。

大人的话我似懂非懂,晚上向父亲讨教,刨根问底。父亲解放前读过初中是屯里的“文化人”,热心地讲起了家史:

咱家祖籍山东,太爷自幼聪明好学,科考中秀才后随父兄来“闯关东”了,到这里安家扎根后,对当地风土自然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这里十年九春旱、经常偏雨现象更加细心观察。详细品验了当地流传的“景台人:地不平,转圈下雨中间晴,等到四周都下好,再到这块扎老营”的民谣。

结合着大院墙东的梨树园的麻雀开会和山弯大榆树上鹊雀的叫声,形成了自己的预测天气的“偏方”,秀才有个晨练的习惯,一天晨练时听到鹊雀叫声闹心,看天气没有下雨刮大风的迹象。凡事细心的他,顺着叫声走到近前,鹊雀不但没惊飞,反而对着树下叫声更甚,往下一看一条锄杠粗的“野鸡脖子”毒蛇正欲往树上爬,太阳光照在蛇鳞上色彩斑斓,张口吐信使人毛骨悚然。太爷是位慈善人,只好打草惊蛇,把它惊回洞中。由此信奉易经和风水的秀才,留下遗言,身后葬在此地。

“鹊雀吵:有雨到”是他亲自总结的谚语。爷爷悟性很好,传承父亲的经验结合自己种田,打猎的实践,大旱之年也能丰收。乡邻们佩服他的本领,送他绰号“龙王爷”。我的父亲是附近最早用“矿石收音机”听天气预报的人,他靠养蜂品验风雨、霜冻等天气变化。

这些耳闻目染成了我长大痴迷气象的启蒙!

一九七一年,受一本《少年气象学家》的小册子鼓舞,依瓢画葫芦把自家棚杆抽下来,做成风向标,用瓶子制作“空盒气压表”,开启了我五十年业余气象观测风雨的历程。

张荣久大爷“风转八变:不用掐算”的谚语和钟喜春大叔放羊“羊恋坡天必变”的看天经验,尤其是县气象站李长立站长,虚心拜老农为师,用老农气象顾问徐贵山的旱涝丰欠记忆总结出《伊通县气候变化规律》在全国气象大会上发言。

这些事例和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当我能用“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和“春雨贵如油”等谚语为大旱之年抓全苗发挥作用时,有位当队长的姐夫半开玩笑地说:都说“龙王爷儿子会浮水”,原来龙王爷孙子更会水。

这也许算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吧!

五十多年来,经过细心搜集整理验证,我修订了《关东天气谚语》和看天经验多条,这些知识已经成了我为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服务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曾为《伊通县气象志》《伊通县志》《景台镇志》提供气象数据、谚语。

在世界气象日时,我还走上街头,配合伊通县气象局散发气象谚语传单,答疑解惑。

成绩和荣誉已成过去,随着传统农业、传统农民逐渐退出舞台,作为它的衍生科技文化——天气谚语,也逐渐被淡化,即使文字存在,但其内涵只有在经历中才能品悟,否则就成了无根之草。

这一文化瑰宝如何得以传承,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为解决现在天气预报中“三难”瓶颈发挥作用?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10年前,当得知时任中国气象局长郑国光中学时代也办过气象哨,也是个谚语迷,并以此确立了人生志愿,一生献身气象事业。于是我给他写信,谈了我对谚语的传承危机的看法,局长及时批复表示支持。省、市、县气象部门领导登门专访,听取建议,并被录用为县气象业余信息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气象事业现代化突飞猛进,全部与国际接轨,虽然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但预报中的难题更为突出。而天气谚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将像中医中药一样成为医治疑难杂症的金钥匙。

随着二十四节气在国际上申请非遗成功,浙江省林荣华的天气谚语也成功申遗,更加坚定了我申遗的信心,老牛自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因带孙子离开家乡去南方七年了,但不论走到哪,与气象部门联系都很紧密。通过网络把“关东天气谚语”传播到东北和祖国四面八方,广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痴迷于气象谚语,想申请非遗,你能帮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