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朝图》
▲赵昌《岁朝图》
《岁朝图》为迎新贺岁之作,图中花繁似锦、叶翠欲滴,可谓“满幅轻绡荟众芳”。此作构图盈满,设色浓艳,枝干用笔挺韧有力,花瓣勾勒柔和细腻,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也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丰年盛世、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2.《岁朝欢赏图》
▲周道行《岁朝欢赏图》
《岁朝欢赏图》是一幅表现文士新年“开笔”雅集的画作。画中文士谈诗论画、举笔欲书,孩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又有士人围炉把盏、拜年问候等内容,正是大年初一“一年欢赏动头时”的景致,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丰富的年节文化传统,传递着千百年绵延不绝的新春喜庆之情。
3.《岁朝村庆图》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该图绘于万历戊午(),在过去的一年,江南一带躲过了各种大的自然灾害,画家描绘了苏州乡村百姓正月初一简朴的居家生活:孩子们在燃放爆竹、敲锣打鼓,雅士们在欣赏书画,老者在饮茶话旧、拜年访友,一派除旧迎新的喜气景象,意在期盼天下太平、生活安定。
4.《百岁图》
▲释达受《百岁图》
“百岁图”,又称“锦灰堆”“百碎”“八破”等,是一种将破碎不全的书画、拓片、古书等文房雅物,以绘制、拓印等方法进行堆叠式创作的艺术形式。此幅《百岁图》以传拓为主,所拓不同时代的砖瓦、钱币、古砚、碑刻等金石小品达八十六种之多。图中释达受自跋阐明了此作之吉祥寓意:“以其积碎而就也,命之曰百岁图。金石长年,祥征益显。”此作纳百艺于一图,集千古于一卷的特色,可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千秋今古喜同春”。
5.《岁朝清供图》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清供本是文人书桌上的雅玩和应时花果等,在正月初一常常要摆上冬季开放的花卉。清末海派画家代表人物吴昌硕等人,将岁朝清供题材引向更为雅致和清俊的格调,如在他挥写的清雅之作《岁朝清供图》轴中,怪石两侧的瓶罐里分别盛着梅花和水仙,桌上摆放着兰草盆,还有水仙头、柿子、香柚等花果,寓意平安富贵,清雅的笔墨带有金石般线条的韵律,行笔凝重稳当,全无迟涩之痕,设色简洁雅致,绝无浮艳之气。
6.《岁朝佳兆图》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岁朝佳兆图》是一幅寄托新年祝福的宫廷年画。画面主体是手握如意的钟馗,双目紧盯右上方象征福气的蝙蝠。钟馗左侧,侍从双手高捧装有柏树枝与柿子的果盘,寓意“百事如意”。此作借神话传说和谐音意象,表达了皇室盼望新的一年国家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也承载着国人对家国未来的无限期待。
7.《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丁观鹏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这件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皇权之下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
8.《岁朝村庆图》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图画水村山郭,松屋柳溪,村中人家,长者访友宴饮,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辞旧迎新,欢庆佳节。所画山水、松柏笔墨苍劲滋润;所画人物用笔圆熟,无论老少,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每个人物形象皆具动感,全无刻板之姿。画面充满岁朝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画法严谨,笔法流畅娴熟。
9.《岁朝图》
▲王翚《岁朝图》
《岁朝图》是王翚与门生、友人合绘的花鸟作品。此作中,花卉松柏各具风趣,生机盎然。表现手法既有没骨,又有勾勒填彩,整体笔墨气韵连贯,精工细致,饶有士气,可见王翚与其艺术追随者的画风一脉相承之貌。
10.《岁朝图》
▲袁尚统《岁朝图》
图绘山村一隅,诸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耍。树石勾勒填色后皴擦,远山以花青淡淡涂染,笔法稳健苍老,画风质朴古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