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俊:美术理论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郭味蕖花鸟画两帧简评范美俊郭味蕖(-),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山东潍坊人。书香世家出身,年入上海美专西画科学习,年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研习中国画,得黄宾虹指导。曾任职于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中央美院研究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院国画系。“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被抄家、批斗、关牛棚和进学习班。年因“战备疏散”遣返回乡,两年后病逝,享年63岁。对传统文化有系统研究,理论技法兼备,擅花鸟也作山水,著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知鱼堂书画录》等书。郭味蕖《芭蕉双燕》纸本设色,无年款《芭蕉双燕》绘蕉叶掩映下的顽石和小竹丛,属常见小写意折枝花鸟,题材技法并不独特。而构图有些特点,层次不多简洁而概括。用竖式物象呈平行四边形取动感斜势,并以下方小竹丛、上方飞燕蕉叶连同长款破之。因笔墨肯定也有变化,从而避免了画面单薄之病。不过,该画与吴昌硕、王一亭等人的花鸟没太大区别,无法如其《归兴》《银锄》等代表作那样具有视觉识别性。毕竟,以锄头、扫帚及竹篓等劳动工具入画,更具新时代现实主义美学精神。郭味蕖《芭蕉》纸本设色,无年款郭味蕖尝自谓:“不必做前人墨奴”。受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影响,其花鸟创作有别于宋元明清的文人体系,试图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新作,格调广阔开朗、健康乐观,有着欣欣向荣的生活情调,代表作《归兴》《银锄》《秋熟》等,锄头、扫帚、背篓等劳动工具,山茶、剑麻、丝瓜等野卉蔬果皆可入画。题材多是写生所见,充满着生活气息与劳动之美,构成了时代视觉的新隐喻与新精神。即便是表现竹的《惊雷》、表现睡莲的《朝晖》,也大多构图简洁凝练,技法工写结合,意境清丽淡雅。因其有西画功底,作品中的黑白灰、点线面分明,视觉中心也较集中。《芭蕉》绘窗外芭蕉二三株,左下有小丛墨竹相穿插,芭蕉花已开,一串果实正在生长。画面紧凑而舒朗,淡绿芭蕉与黑色竹丛形成强烈对比。技法是先勾勒再平涂,注意虚实浓淡关系。题款中特别注明用怀素狂草笔法勾蕉叶,率意而不失严谨。画家著有《中国版画史略》,深谙版画艺术特点,该画的线条瘦硬挺劲,有着雕版文字或木刻版画的力道与古意,视觉效果也有着水印木刻的平面与淡雅。(原载《书法报·书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