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场文化名流的别样聚会张大千西园雅 [复制链接]

1#

张大千《西园雅集图》最初成稿见于四川省博物馆所藏的甲申(年)为严谷声所作之四屏。此作地坡不着色,竹树以水墨为主,芭蕉用没骨法,画面素净,留空较多。至乙酉(年)又见两本《西园雅集图》,已考高岭梅的「梅云堂」本和本作。

张大千《西园雅集图》

年作

×56cm(每幅)

「梅云堂」藏

「张玉题款:张玉比德补裙花。印章:张玉之印,比德。」

梅云堂藏张大千《西园雅集图》由题款钤印得知此作是张大千和张玉合作的作品。

此两件作品基本构图源于甲申本,但画面已作润饰更显富丽,人物及细部处理已臻完善。芭蕉修竹皆采用双色勾填青绿法,地坡设色,衬出蜿蜒流泉,以及重青绿和朱砂服饰。

本作张大千《西园雅集图》

年作

×58cm(每幅)

陈继恩藏张大千《西园雅集图》由题款得知此作为张大千一人所作。

「梅云堂」本和本作,人物构图、题款类同,属同一稿本,两件均有双年款:乙酉(年)与壬寅(年)。其题款从字迹断,均为壬寅年同时落笔。据此,以上两幅均为年稿,年成并题款。画框处略有不同。

题款中「去年有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而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佳」,应指四川博物院藏《西园雅集》甲申本。至明年「损益旧稿,复制此本」实指创作此本。年,稿本完成后,时事变迁巨大,画成此两稿而自藏之。直至年,「因展旧作为加数笔」重新润饰于香港完成并题款。其一让与好友高岭梅。

年傅申先生重见此作,并於本作裱边题记。

年傅申先生于35年后重见此作,并再度题记此作的来源。

永樂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LOT

张大千(~)西园雅集

年作

镜心设色纸本

画:×58cm×4,约7.8平尺(每幅)

书:×58cm×4,约7.8平尺(每幅)

题识:

1.去年冬友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为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继,顷者逭暑昭觉禅林,古树阴凉复制此本,要不入明清一辈也。乙酉夏月,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2.偶阅宋人笔记,少游自矜须髯日,君子多乎。坡翁戏之曰:「小人樊须也」。后人每以此公为冠玉少年,盖于小说家言。因展旧作为加数笔,敢谓颊添毫,笑笑。壬寅重九,三巴摩诘山园,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印、大千、大风堂

题跋/p>

1.张大千西园雅集图真迹,傅申。钤印:傅申、吉祥

2.陈继恩先生旧藏,陈氏乃孔祥熙女婿,孔令仪之夫,卅五年前为书西园雅集全文,辛丑春,傅申又题。钤印:傅申

出版:

1.《张大千书画集第七集》页28-29,台湾国立博物馆,年出版。

2.《张大千精选工笔人物花鸟画册》图版11,年8月。

3.《新金陵与海上名家精品集》图,保利艺术博物馆。

4.《收藏家》页77,收藏家杂志社,年特刊。

5.《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近现代书画展览图录》页。

展览/p>

1.『海上升明月—海上画派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年5月。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近现代书画展』北京,年10月22-25日。

由傅申先生题记所知,此作原为孔祥熙之女孔令仪的丈夫陈继恩所藏,据传陈继恩和孔令仪是在舞会上认识的,随后陈继恩对孔令仪展开了疯狂的追求,随即两人便成婚。

历代画家都以绘制《西园雅集》为其重要创作,据今俄勒冈大学美术史系教授梁庄爱伦考察,历代著录的《西园雅集图》画作共有四十七幅,她所见过的存世作就有四十一幅。众多的版本也说明了这个题材在画家心里的重要程度。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白描入画,著录于清内府藏书画专著《石渠宝笈》。画中每个人的表情动态在李公麟笔下皆栩栩如生、动静自然,人物衣纹草石花木,每一笔线条都处理得十分精致,游动的墨线节奏率然朗快、迂回荡漾,整幅画面潇洒、隽逸、焉然欲绝。无怪在此之后仇英、张大千等名家皆倾注全力摹写李公麟之本。

传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八大山人作《西园雅集图记》,开卷便觉一派高旷气象溢于楮墨之间。如对名士隐逸,听其娓娓清谈,气息宁静,从容不迫,温文尔雅。此帖行笔舒缓,沉着圆润;结体宽博,奇正相生。而通篇布白更于匠心中见自然,于自然中显匠心。通观全幅,单字绝大多数不作联笔,两字联绵仅7处,两字以上无联绵,但通幅却是行气贯注。八大山人绝妙地利用了单字字形的舒展紧缩、阴阳向背、互相挪让、上下呼应、左右顾盼,使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视觉张力,并得到充分发挥,令其弥漫于全幅,从而创造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结构。初观此幅,可能会略觉平淡,但只要稍一细看便立即发现其中趣味盎然、美不胜收。

朱耷《西园雅集记》

画中园林开阔,各人的活动如史说所记,线条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线条严谨流畅、细劲圆润,设色以层染为主,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而修竹芭蕉,浓施石绿,衬施石青,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图中人物二十二位,异态奇姿,各不相同。作者以鲜艳夺目的蓝,红、绿色相映成趣,别具一格。画中的苍柏、孤松、芭蕉、锦石、竹林、清溪与名流、人杰、学仕、高僧、少女、儿童相得益彰,给人以高古、雅兴和欢乐之享受,确为大千盛年时期工笔人物的巅峰之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