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中的花鸟鱼虫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直到最近才去看了故宫博物院年的开年大展“何以中国”(.01.26-.05.04),可是看展的人仍然很多,展票需要早早提前预约。是呀,在网络、飞机、全球化把我们居住的行星变成“地球村”的当下,很多人可能也在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而“何以中国”展,可以给大家的追问提供一些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特质。在布展规划上,“何以中国”将中华文明视为一条源远流长、深广美丽的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作大河的源、流、汇,设置了“源”、“流”、“汇”三个单元来阐发中华文明的脉络,彰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特质。

何以中国展招贴何以中国展厅一角

“何以中国”共展出从石器时代到清代的珍贵文物余件/套,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等类别,堪称丰富精彩。慢慢把整个展览看下来,很喜欢这种以红色为主调布展的展陈形式,而有关花鸟鱼虫的展品也让我赞叹不已。

青龙纹瓦当(汉代)白虎纹瓦当(汉代)朱雀纹瓦当(汉代)玄武纹瓦当(汉代)

中国先民们在参悟天地、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仰望星空,将天上的繁星统分为二十八组星宿,又按东西南北四方将它们分为四组,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再根据每组星宿构成的大致形状,将它们与龙、虎、雀、龟联系起来,俗称“四象”。汉代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甚至认为“四象”有护佑四方的神力。

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蟠螭纹编镈,春秋时期,蟠螭是龙追簋,西周,有龙纹、龙,簋是盛食器

在“何以中国”展上有花鸟鱼虫纹的文物中,有龙纹的最多。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龙的形象。《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所谓“鳞虫”,指的是鱼类、蜥蜴、蛇等有鳞的动物,也包括有翅的昆虫。龙既能隐身也能显形,粗细长短也可以随心变化,还有上天入地的本事。不过学者们的研究表明,龙的形象实际上是古人综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而想像出来的。

还有一些文物带有鹰、鸟等神性动物纹。

黄玉鹰攫人首佩,新石器时代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宋代

“何以中国”还展示了一些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文物。比如唐代的金银器,既体现了西方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又加上了唐代流行的本土艺术风格。这些文物中,有的有动物纹,有的有花纹。

银錾刻花鸟纹碗,唐代金狩猎人物纹六曲花口杯,唐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元代

“何以中国”也展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动物纹文物。

三彩陶双鱼纹,唐代三彩陶卧猫,辽代白玉镂雕春水图佩,金代

中华民族早就有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不断探索、认识自然万物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也与天地万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反映出天地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力士博山炉,东汉白玉折枝樱桃纹佩,宋代

何以中国?中国的特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不是单选的,但尊重、热爱大自然,与宇宙万物和谐相处,应该是中国特质的一部分吧?

碧玉雕渔樵耕读图笔筒,清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