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民间收藏家神仙会,听大家谈收藏经历,如醉似痴,让人想起一句名言,收藏家是幸福的。的确,如张岱言,人无痴不可与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也,以其无真气也。此言不无道理。神仙会上得知俞兄收藏新昌画家娄世棠先生画作,包括连环画,甚喜。娄先生我亦有幸识之,当年他曾回乡探亲,笔者与陈新宇吕士君先生有幸作陪游沃洲湖,娄先生平易近人,还送我一册《娄世棠画选》,当时写过一则小文。旧事重提,据称娄先生已九旬以上高龄,发此旧作,表示祝福!
新昌籍的我国连环画家、国画家娄世棠先生年近古稀而勤耕不辍,作品多次赴美国、加拿大等国举行个人画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国画水彩画代表作《娄世棠画选》印行出版,为我国画坛吹进一股清新淡雅的艺术之风。
娄世棠先生早年就读于浙江美院,得益于花鸟画大师潘天寿亲传口授,从而形成清新俊雅的画风。其连环画《赵百万》《小豆儿》先后在华东地区和北京市获奖。八十年代起致力于水墨花鸟画创作,同时融汇西画技法,创作了不少清新秀润、意境幽美的山水景物画。
该画册选取了其八十年代作品40余幅,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他明显的创作特色。如《寒雀》,风雪弥漫之中,竹子被压弯了,竹枝上的两只小鸟依偎在一起,红嘴红爪,传递给人一份逼人的寒气。《觅食》中,秋天松树下,一只小松鼠正端坐吃着刚从树下掉下的食物,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充满机警,满纸生机盎然。《蝉声》一幅,翠竹上爬着一只鸣蝉,空白背景,令人想起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依稀堪闻蝉噪之声。水彩画《普陀潮音》,黑云如墨,海浪拍天,海鸥穿行于如墨如雪的云水间,一叶孤帆正航行在海天极处,扑面而来的是海风巨浪,磅礴潮音。《风雨欲来》,该是夏秋天气,老树擎天而立,浓荫蔽空,预示着山雨欲来,两条老牛从树边池塘从从容容上岸而来,牛背上横坐着一位牧童。读此耳际仿佛可闻牛鸣之声,极生动而富有诗意。
台湾某杂志介绍娄世棠先生作品时,称其为“以写景见长”的画家,其实,他的每幅画作,无论花鸟、山水,都以小动物为景物的主眼,使其与栖止的景物结合得动静有致,自然贴切,从而形成中国画历来讲究的意境的丰富性。一幅不太大的画面,宛如一首轻音乐,让读者分享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画如其人,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娄世棠先生淡于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艺术追求的胸怀。诚如其老友、我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为其画册所写序言题目所云,那是一种“冲淡的追求”。(.4)
(外一)海外吟草
这次陈百刚先生从美国女儿处探亲回来,送给我二张由他自己打印的一组旧体诗《海外吟草》,其夫人钱老师阻拦说,你的诗又不好,还到处送人!因为我与他们贤伉俪是十分熟悉了,故钱老师会这样说。
我把诗带回家,晚饭后独坐在沙发上,一首首读去,情真意切,味道甚佳。
诗与散文一样,以抒写人生性情感慨为佳,如富阅历和真情实感,文字工拙未必十分重要,尤其古诗,我甚至认为是一种适宜老年人的文体。当然老干部体遭人诟病,是因为他们读书欠多,用词脱不出当年豪言壮语,诗意比较贫乏,写感情感想欠深,又十分机械地注重所谓平仄格律,往往行走还要倒跌却喜戴镣铐跳舞,这怎么可能写得好古诗呢?
而陈百刚先生不同,他虽于后半生经官场历练,但始终是个富民间情怀的知识分子,不沾官气,而书生气书卷气浓郁,甚至可以上承民国时期知识分子遗风,又因丰富阅历让他洗尽知识分子容易高傲自大狂妄的毛病,写诗作文无不如临如履,用笔审慎,也抒写性情,故其诗至少可以一观。
如其留别小女一首,记年11月初次赴美探亲,带给他的感慨,其云
/p>
生辰奇偶数难定,衰暮越洋过太平。
时空倏转新境界,弓鸟顿作自在身。
畅读禁书开宏议,承欢膝下乐天伦。
永忆此间情未了,乘愿他年许重登。
这既平易自然,又生动深刻,将一个大洋此岸饱经政治沧桑的知识分子来到大洋彼岸全新世界的感受和由惊疑未定既而终于得脱羁绊获得自在身,可畅读禁书,与女儿共享天伦之乐的喜悦和盘托出。畅读、承欢一联不是既自然又工切吗?
另一首再别小女,是年3月第二次赴美,劝小女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做达观乐观之人,其云
/p>
艺苑叔同春光永,学海观堂识见真。
大佛窟中庄严相,卧龙岗上散淡人。
这真是苦口婆心,舔犊情深,溢于言表,令人感动欲泪。
诗的好处,以孔夫子言,可以兴、观、怨、群,但说到底还是抒发性情,行乎所当行,止乎所当止,最忌无病呻吟,也忌矜才使气,甚至为炫才之手段,如此,则有失诗的本意。陈百刚先生走的正是诗的正途,故有别于老干体,也有别炫才体,是值得称道的,至少于笔者而言是这样。(拙文被陈煜兄发于新石论坛,特记)
(外二)购书
近因夜读《程千帆沈祖棻先生年谱长编》,看到他晚年在南京大学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高昂教学研究热情,将世俗荣利置至度外,不求名利而声名卓著,在武大所遭受的侮辱和损害达二十多年而当时终于如阴霾一扫而尽,获得囯务院特殊津贴。教学之余他整理出版了一些著作,如《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不过小册子而已,但厚积薄发,赢得赞誉,成为读唐诗的一把钥匙。当然,唐诗钥匙很多,如岑仲勉先生的《唐人行第考》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有不少货真价实的著作,如郁贤皓先生的《唐刺史考》。今读长编,立即于孔网点购了程先生进士行卷一书。今天入梅,骤雨初歇,布谷远传,在一片葱郁的小区绿荫中,从传达室取回此书,拆封而读,感觉甚好,随笔记之,以为纪念。此书由中西书局出版,闻所未闻的出版社,其丛书中尚有《唐宋馆驿与文学》,题材甚好,未知写得怎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