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语文课本
你会想起什么?
是“起承转合”的古诗?
还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
是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的“早”?
还是月夜里闰土的项圈和猹?
于我而言,课本里的一篇课文
足以使我对一个地点充满向往
使我对一件事物充满神往
九年义务教育使用的语文课本中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
除了讲究平仄押韵的诗词歌赋
和需要“背诵全文”的文言文
还有那些“带货安利”的文章
带货安利——美食篇
《端午的鸭蛋》——高邮咸鸭蛋
谈到美食就肯定少不了汪曾祺,他的高邮咸鸭蛋一定是让人印象最深的美食,没有之一。
高邮的咸鸭蛋是出了名的,最深的记忆点就是高邮那边的双黄蛋比别的地方的多,能成批输出,除此之外吃法也很有意思,用筷子挖着吃: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少年闰土》——西瓜
鲁迅先生也写过不少美食,每到夏天脑子里就有少年闰土穿着肚兜在瓜地里扎猹的画面:
讲真,记得那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月亮不是猹,更不是脸色泛红的闰土,而是那一地的西瓜:
《孔乙己》——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
史铁生的豌豆黄也让很多人流过口水,课文里说那是史铁生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了,还是北京宫廷菜馆仿膳做的。
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我有传家宝》里也曾介绍过豌豆黄,据说这还是一个宫廷美食,因当年慈禧爱吃而出名。
《我的叔叔于勒》——牡蛎
还有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牡蛎,出自他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里面介绍了海鲜牡蛎的精致吃法:
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这贵族般的吃法果然最令人印象深刻:
《槐乡的五月》——槐花饭
小学课文《槐香五月》里的美食,这是一段有味道的文字: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万年牢》——糖葫芦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万年牢》里的糖葫芦?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新凤霞《万年牢》
课文里做糖葫芦的细节描写得特别到位,第一次读的时候,里面把糖煮开到拉丝的画面直接把我看馋了。
《背影》——橘子
朱自清《背影》那篇课文里别人可能都只记得父亲的背影,但我倒是对父亲穿过铁道买回来的那袋橘子记忆犹新。
想必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连上下文的经典句子都记得一清二楚吧: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说了语文课本,其实英语课本里也有好吃的,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奶昔MilkShake。
英文课本包教包会,怎么做香蕉奶昔的步骤都写得一清二楚,首先你需要剥三个香蕉......
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饭菜、甜食一样不少,甚至连水果饮料都齐全了,原来我就是这么长胖的,不能怪我的嘴,是课本先动的手。
带货安利——动物篇
语文课本中当然不会缺少那些可爱的动物,嬉笑玩闹,和谐共处,和我们共同成长。
《珍珠鸟》(冯骥才)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毛绒绒的珍珠鸟落在人的肩头睡着的感觉真好,学完课文的你是否也曾想过一定要养一只珍珠鸟呢?
《猫》(老舍)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神(屏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
没想到老舍先生也是“铲屎官”呢!今天的你,有猫了吗?
带货安利——景点篇
《趵突泉》老舍
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天下第一泉,泉流成河、河汇成湖,相依古城,相伴相生。
《水都威尼斯》佚名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
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
《黄山奇松》佚名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桂林山水》陈淼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
《滕王阁序》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站在滕王阁上再读《滕王阁序》,感受千古一绝,中华风貌。
无论是美食还是美景,只要你认真读书,就会发现课本并不枯燥,包罗万象的语文课本里,不仅教会我们知识,也种下了一个个充满期待的梦想,那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远方的向往,伴随我们一起长大,让我们充满前行的力量。
往期推荐:
你了解每天所带的口罩吗? -04-24 妈妈砍价和我砍价 -04-22 今天你锻炼了吗? -04-21 “钱归你,蒋归我”。 -04-18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