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举办旅游美食文化活动周 http://www.huaiyinzx.com/hyxyy/11358.html?提示:点击上方水族圈↑免费订阅本
格]温和[适宜温度]19.0~29.0℃[酸碱度]PH7.0~8.5[硬
度]dGH12.0~1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胎生
孔雀鱼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孔雀鱼常见品种有红袍孔雀、黑袍孔雀、蓝袍孔雀、蛇皮孔雀等。饲养水温18~24摄氏度,水质中性软水,饵料以鱼虫为主,也可摄食颗粒饲料。繁殖时雌鱼直接从体内分娩出仔鱼,每次产仔50~尾,每月可产仔一次。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体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它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
孔雀鱼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对环境适应能力也极强,居然可以饲养在小小的玻璃茶杯里。胎生鳉鱼科的独特的直接胎生繁殖的特性,甚至还可以自行杂交繁殖一个新的品系,使水族爱好者充分体会繁殖的乐趣,同时似乎还有一种创新的成就感。因此,孔雀鱼受到大部分水族爱好者的青眯,也往往作为热带鱼入门饲养品种被推荐给初次接触水族饲养的爱好者,所以成为水族销售市场上销售热门品种之一。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百年的热带观赏鱼品种,多年来经过无数位观赏鱼养殖家历代人工改良、繁殖,现在的孔雀鱼在形态、色彩更显变化多端和精致细腻,也慢慢脱离被资深水族爱好者以“廉价”、“档次不高”为由而不屑饲养的阴影,渐渐成为热带鱼中继龙鱼,七彩神仙之后的又一大饲养热门主题。甚至有人评价:“热带鱼始于孔雀鱼,也终于孔雀鱼。”极为简明扼要地刻划了孔雀鱼受欢迎的程度和在热带鱼中的观赏、养殖地位。
剑尾鱼[俗名别名]剑鱼[拉丁学名]Xiphophorushelleri[地理分布]北美、中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后传入非洲、斯里兰卡[成鱼体长]10.0~12.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1.0~28.0℃[酸碱度]PH7.0~8.0[硬
度]dGH12.0~18.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胎生
剑尾鱼属卵胎生鳉鱼科。尾鳍的下叶很长,仿佛是一把长剑,长度有时可达体长的两倍,是较容易饲养的热带淡水鱼品种。剑尾鱼的生理发育有性逆转现象,完成性转化的鱼具有雄性的习性和功能,繁殖方法与孔雀鱼相似。
剑尾鱼体呈橄榄色或红色,两侧中部有一条深红色条纹,从鳃盖后起直至尾部,条纹上下有浅蓝色镶边。背鳍上有红斑。剑鱼最突出的标志是雄鱼尾鳍下端延长似剑,剑长超过体长,由此得名。剑尾绿色或橙色,边缘黑色。雌鱼的色泽较雄鱼逊色,无剑尾。剑鱼容易杂交,与月光鱼杂交以及经过人工不断的优选培育,现有红剑、黄剑、鸳鸯剑等不同花色的品种。全身红一色的红剑,似红丝绒般艳丽。尾剑有单剑,也有双剑。
剑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温为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水中,都能生长和繁殖,最适生长水温24℃。杂食,热带鱼爱吃的饵料、人工饲料,它都摄食。剑鱼虽然备“剑”,但并不好战,恰恰相反,它们性格温和、善良,从不欺侮弱者或不同种者。易和别的热带鱼混养。杂交后的品种,如红剑,生长快,体格强壮,易饲养,又更具有观赏价值。
月光鱼[俗名别名]新月鱼、满鱼、阔尾68鱼[拉丁学名]Xiphophorusmaculatus[地理分布]中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等江河流域[成鱼体长]5.0~8.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0.0~26.0℃[酸碱度]PH7.0~8.3[硬
度]dGH12.0~1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胎生
月光鱼属卵胎生鳉鱼科,体型呈椭圆形,圆尾,体短腹圆。体色有黑、红、蓝、五花等,常见品种有红月光,红尾金月光、黑月光、蓝月光、三色月光等。饵料以鱼虫为主。繁殖水温24~27摄氏度,雌鱼临产前腹部有一明显的胎斑,每次产仔20~50尾,每月产仔一次。月光鱼性温和,易饲养。
月光鱼体型呈纺锤形,头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较圆,近尾部渐趋侧扁,尾柄宽阔,尾鳍圆弧形,背鳍位于身体中部偏后,外缘圆弧形。月光鱼能与剑尾鱼杂交,杂交品种常见的有红月光、蓝月光、黄月光、黑尾黄月光、黑尾红月光、花月光、金头月光、帆翅月光等品种。月光鱼易变异,已稳定的品种不宜与剑尾鱼或别的月光鱼混养。此鱼喜中性偏碱硬水,pH7~7.4,水温22~26℃,在0.5%~1%盐水中生长较好。杂食性,性情温顺。5~6月龄性成熟。若发现雌鱼腹部膨大,近**处出现大黑斑时为临产征兆。同缸成熟雌、雄鱼自行交尾繁殖。繁殖适宜水温为26℃左右,硬度9~10度左右,1尾雌鱼可产下鱼苗30~40尾。
玛利鱼[俗名别名]摩利鱼[拉丁学名]Poecilialatipinna[地理分布]北美、墨西哥[成鱼体长]8.0~12.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6.0℃[酸碱度]PH7.2~7.6[硬
度]dGH9.0~11.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胎生
玛丽鱼属卵胎生鳉鱼科,体色有红、黑、银、三色等,常见品种有燕尾红玛丽、燕尾黑玛丽、三色玛、高鳍红玛丽、高鳍金玛丽、皮球银玛丽等。饵料以虫鱼为主,也可摄食颗粒饲料。繁殖水温24~26摄氏度,雌鱼临产前腹部有一明显的胎斑,每次产仔50~尾,每月产仔一次。玛丽鱼的饲养水中注意要定期加点盐,以保持水质弱碱性。
玛丽鱼具有和孔雀鱼一样的卵胎生的繁殖特性,同样属于胎生鳉鱼科的热带鱼,品种多变,根据体型形状区分,大致分为两类:普通型和气球型(俗称:茶壶);根据尾鳍形状区分,可大致分为两类:燕尾型和圆尾型;根据背鳍形状区分,也可大致分为两类:低翅型和帆翅型;根据体色区分,则有更多种类,比较常见的有:黑玛丽、花玛丽、三色玛丽、珍珠珠玛丽、金玛丽、银玛丽、球玛丽等等。
玛丽鱼性格温和,最好在呈弱碱性的硬水水质环境中饲养,食性颇杂,容易接受各种动物性活饵以及人工饵料,同时,也喜欢啄食水草、水族箱缸壁上蔓生的青苔,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需要定期喂饲植物性饵料,以助其生长发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由于玛丽鱼喜欢啄食的特性,在水质环境较差或嘴部受伤的情况下,极易感染细菌导致口霉病的发生。玛丽鱼体质较强健,比较容易饲养,它们甚至可以忍受10℃左右低温,但并不是说,它们可以在这个极限水温生长良好,长时间的低温环境,同样很容易导致它们受霉菌感染生病,直至死亡。
玛丽鱼自仔鱼初生后的35~45天后,即发育成熟。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通常,雄鱼个体比较瘦小,体外交配授精的生殖器管--臀鳍呈棒状,较为尖细;雌鱼体型较为粗大,臀鳍呈扇型,通常体内含有大量受精卵而显得膨胀。
玛利鱼进入性成熟期以后,几乎每隔35天左右,即可生产一次仔鱼,由于玛丽鱼是卵胎生鱼类,即体内授精,待受精卵发育成熟,便直接产出仔鱼,因而繁殖较为便易,只需注意雌鱼的腹部膨胀并伴有发黑现象,同时,仔细观察雌鱼的**部位,如发现产卵管呈点状突起或明显下坠拖出,那么,雌鱼在2~5天内,定会生产仔鱼,只需将雌鱼单独放置到繁殖缸即可。期间需要注意,不要过量更换水质,水质变化剧烈,将直接导致雌鱼早产,而生产出发育未成熟的仔鱼个体甚至还是未发育的卵。玛丽鱼生产仔鱼的数量视雌鱼的体型大小,一般会随着雌鱼的生长发育而增加,数量在40~尾不等,有些鱼可以一次产条左右。仔鱼产出后,稍过片刻即会自行游动,亦会捕食较小的水蚤,也可直接喂饲颗粒较小的人工饵料。
黄金鳉[拉丁学名]Aplocheiluslineatus[地理分布]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成鱼体长]10.0~12.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4.0~28.0℃[酸碱度]PH6.0~7.5[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黄金鳉是水族市场上除了蓝眼灯之外,价钱最平实、在各水族馆的曝光率最高、同时也广受世界各地观赏鱼爱好者青睐的鳉鱼。黄金鳉成鱼体长可达十公分,原产于亚洲的印度与斯里兰卡,身体呈现饱满的金黄色泽,从眼睛后方延伸至各鳍,并在鳍上反射出略带黄绿色的光泽。各不成对鳍(背鳍、臀鳍与尾鳍)末端的红色色框终止了刺眼金黄色泽的无限漫延,让黄金鳉显得更为可人。
黄金鳉是一种人工饲养照顾上几乎可以完全不用担心的鳉鱼。饲养的环境布置上,建议以密植水生植物、沉木为佳,因为黄金鳉不算是温和的鳉鱼,因此适当的隐密处可以提供较为弱势鱼只作为躲避藏匿之处。由于黄金鳉的仔鱼成长速度很快,且成鱼体型较大,因此在饲养时所用的鱼缸大小建议越大越好。水质方面,原则上是属于pH中性的水质,但是不论是稍微偏碱、或稍微偏酸的水都还是可以接受。虽然原产地的温度约为摄氏二十二度到二十五度,但是也可以忍耐高于摄氏三十度以上的高温。
别小看黄金鳉的嘴,虽然看上去扁平不算大,但实际上能够张开呈正方形,而并非类似鸭嘴一样的扁形。说黄金鳉凶狠,其实它们的生活哲学简单,就是,以嘴巴的宽度去衡量一切,认为凡是小于它们嘴巴宽度的东西都可以吞。但发现黄金鳉也欺负体形比它们大的鱼。未成年的黄金鳉吞食红绿灯并不罕见,建议与相对凶猛并且体形稍大的小型鱼饲养,比如虎皮、扯旗之流。由于分布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关系,所以非常喜欢接受阳光的照射。善弹跳,会跳出水面抓捕蚊虫。可以控制蚊子。没有季节性。
蓝眼鳉[俗名别名]诺门灯鳉、霓虹鳉、二线蓝眼灯、女王蓝眼灯[拉丁学名]Aplocheilichthysnormani[地理分布]西非的高原湖泊水域--喀麦隆、奈及利亚与南多哥[成鱼体长]4.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6.0~28.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5.0~10.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蓝眼鳉别名诺门灯鳉、霓虹鳉、二线蓝眼灯、女王蓝眼灯,在饲养上相当容易,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水质不一定要刻意地调整成偏酸、偏碱或偏中,但是一定要干净。也就是说在饲养这类灯眼类鳉鱼时需要一套相当健全的过滤系统,同时定期地换水,如此才能常保这些美丽的小鱼健康漂亮。过旧或过脏的水质容易让灯眼类鳉鱼发生霉菌性与细菌性的疾病。
蓝眼鳉最大体长可达4厘米,公的胸鳍比母的胸鳍尖,公的臀鳍部份是呈平行四边形,母鱼的臀鳍部份则是呈三角形。母的尾鳍像扇子,而公的尾鳍比较像大楷毛笔,且上下两侧略呈黄色。其眼睛呈鲜蓝色,在黑暗中会发出迷人的蓝光,故俗称为女王蓝眼灯,因它迷人的外表及娇小的体型和灯科鱼相似,所以我们常把它归为灯鱼,其实它是鳉鱼才对。蓝眼鳉性情温和,喜群体行动。可喂予人工饲料及小型活饵。
五线鳉[拉丁学名]Aphyosemionstriatum[地理分布]西非加蓬北部、几内亚等地[成鱼体长]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4.0~30.0℃[酸碱度]PH5.5~7.0[硬
度]dGH4.0~14.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五线鳉别名STR鳉,是在公元年由著名鱼类学家Boulenger所发现,其体表上有五条明显的红色条纹贯穿全身,故名五线鳉。在鱼体红色条文之间根据光照角度的不同,闪烁出亮蓝或亮绿的金属光泽。此外,三片奇鳍上的花纹也不尽相同。
五线鳉性情温和,在水草缸中显得十分美丽。最早发现于非洲加蓬Ogowe流域的Abanga河中,随后在几内亚的沿岸地区到加蓬西北部之间的热带雨林中的溪流、沼泽中都有发现。
五线鳉属于鳉鱼中耐热的品种,适温24℃~30℃,对水质无特殊要求,PH值以弱酸至中性为好,但对于水质的剧烈变化较敏感。蓝彩鳉[拉丁学名]Fundulopanchaxgardnerigardneri[地理分布]非洲[成鱼体长]6.5~7.5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5.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5.0~8.0N[活动层次]底层[繁殖方式]卵生
蓝彩鳉身强体壮、繁殖容易,因而成为在鳉鱼市场上最常出现的种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非洲奈及利亚与喀麦隆等地的溪流与池沼之中。成鱼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性情活泼好动,对于弱势的同种鱼会有较激烈的追赶情形。饲养上极为容易,属于适合推荐做为新手的入门鱼。只要喂食习惯,对于干燥或人工饲料的接受度颇高。繁殖时可用毛线或泥炭土做为产卵介质,孵化期约两个星期,依温度不同而略有变化。
蓝彩鳉(简称GAR)的一般水族品系(aquariumstrain)是属于水族市场中非常常见的鳉鱼种类之一。然而,在国际间颇为著名的蓝彩将GAR“p82”型却只有极少量地被引进。所谓的“p82”是GAR的其中一个地方型,其代表的意义为在年被采集并商业性引进(
邰港红色1号萤光鱼是将红色珊瑚萤光基因质体以显微注射方式,注入于鱼卵的动物极或是胚胎细胞内,使宿主体内表现出该基因所带来的遗传特性。邰港生技研发中心经理林学廉表示,这次有别于以往,是采青鱼鳉鱼来研发而创造出全球第一条全身型的红萤光基因鱼,全身散发出的桃红色萤光魅力,不仅可产生新的能量,创造绝佳磁场,对喜爱红色代表喜气的中华儿女来说,真可谓是最佳的风水招财鱼。
同时,邰港科技一直致力于多色彩的研发,希望能产生更多的色泽,于是尝试运用不同品种的斑马鱼,藉由肌肉性发光的激活子将绿色水母基因及红色珊瑚基因殖入于体色花纹较深的野生斑马鱼体内,进而成功研发出各种颜色的萤光斑马鱼,今天也首度展现更多色彩的邰港2号萤光仙子,让萤光鱼真正地五彩缤纷。
萤光基因鱼除了有观赏价值之外,也具有海洋复育的功能。邰港公司总经理方祖熙表示,发展基因转殖的海洋生物,就不用再到珊瑚海域采集生物,进而保护全球美丽的珊瑚礁海域免于被破坏。另外,方祖熙也强调,以基因转殖之美来取代直接撷取海洋生物的举动,不仅保护了海洋生态,更将生技发展的技术实际运用在休闲生活之上,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回馈行动。
5年,新研发的五种荧光基因鱼,分别为:邰港1号钻石新品系--绿钻夜明珠、红钻夜明珠和金钻夜明珠3种;以及邰港2号白金新品系——白金红豹和白金绿豹两种。
漂亮宝贝[俗名别名]火麒麟[拉丁学名]Nothobranchiusrachovii[地理分布]非洲肯尼亚等地[成鱼体长]6.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0.0~24.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4.0~6.0N[活动层次]底层[繁殖方式]卵生
漂亮宝贝鳉别名火麒麟,艳红色的鱼身上镶嵌着黄蓝相间的斑块条纹,是鳉鱼族群中最耀眼的鱼种,也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年卵生鳉鱼。漂亮宝贝鳉对水质变化的耐受程度非常低,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导致其大批死亡,所以被世界鳉鱼协会公认为最难养的鳉鱼品种之一。
繁殖方法和红圆尾鳉鱼完全一样,比较容易。孵化出来的鱼仔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既可完全发育成熟并可以进行繁殖。但需要注意的是鱼仔极容易感染白点病,又因为仔鱼非常细小而不易发觉,往往发现时已经回天无术了,这是目前饲养繁殖漂亮宝贝鳉的最大难点之一,保持水温恒定和经常观察是避免此病的关键因素。
红粉佳人[拉丁学名]Nothobranchiusrubripinnis[地理分布]中亚、西非的水域[成鱼体长]2.5~12.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25.0℃[酸碱度]PH4.5~8.5[硬
度]dGH0.0~10.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红粉佳人鳉(简称RUN)虽然曝光率不如漂亮宝贝、蓝彩鳉、黄金火焰等来得高,但在鳉鱼市场上仍然算是蛮容易见到的种类。红粉佳人鳉本身就是一种以红色为底、鳞片却闪辉着蓝色的美丽鳉鱼,而最近引进的RUN“KTZ85/28”体色表现更是个中翘楚,似血的鲜红色配上亮眼的湛蓝,强烈的对比让看过它的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眼睛框了一圈动人的水蓝色,成为它独特气质的最大特征之一。所谓的“KTZ85/28”地方型所代表的意义为,此族群最先在非洲坦尚尼亚(Tanzania)第28个采集点(约为坦尚尼亚境内的Mbwemburu河流域附近)于年被著名的鳉鱼采集者RuudWildekamp,InevanDooren,LotharSeegers与OttoRoth等人组成的采集团所采集到的。饲养上跟一般的N属一年生鳉鱼一般,提供稳定的水质和营养充份的饵料可以让鱼只健康且多产。繁殖上主要以泥炭土为其产卵基质,卵粒需要约需十到十二周的干燥期之后始可下水进行孵化。刚孵化出之小鱼口径较小,除了一般常用的丰年虾苗之外,尚可使用微虫、草履虫等尺寸较小的活饵来进行喂食。
黑珍珠鳉[俗名别名]黑鳍珠鳉[拉丁学名]Cynolebiasnigripinnis[地理分布]南美阿根廷[成鱼体长]5.0cm[性
格]有攻击性[适宜温度]16.0~22.0℃[酸碱度]PH5.5~6.7[硬
度]dGH1.0~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黑珍珠鳉具有攻击性,最好是单独饲养。雄鱼可能会过份追逐拒绝配对的雌鱼。不要让两条雄鱼在同一缸内。可以和小型猫鱼(鲶科)和小型上层鱼混养。主食昆虫,蠕虫,甲壳类动物,薄片饲料。
雄鱼在繁殖期间色彩艳丽。一般雄鱼颜色会变深并出现彩色斑点。成熟的一对鱼可以放置在一个铺有泥炭土和沉木供雌鱼藏身的产卵箱。水pH值在6.0,硬度为1~4dH,温度20~22℃。雌鱼会将卵产在泥炭土中。将雄鱼和雌鱼捞出,将含有鱼卵的泥炭土干燥后放置3~4个月,然后放入软水缸中,在阴暗处孵化。干燥的鱼卵可保存3个月至两年或以上。为了获得一个健康的鱼苗,泥炭土应该距离水面1.3~2.5厘米。黑珍珠鳉对水质较为敏感,需要保持水质稳定,不宜频繁变化。
黄金火焰鳉[拉丁学名]Aphyosemionaustrale[地理分布]非洲刚果、加彭水域[成鱼体长]4.0~8.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1.0~28.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1.0~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黄金火焰鳉是饲养上非常简单的入门鳉鱼。原生地加彭雨林,一直被人为地改良选种后,有了黄金型(gold)、红色型(red)、朱古力型(chocolate)。性情羞怯,但对水质及饵料非常随和。只要嘴巴吃得下都全部接收。饲养时需加盖,以免受惊吓跳缸而亡。正常情况下每周可产卵50~粒。孵化时可用干燥法或水孵法。小鱼出生后60天便可成熟产卵。
其实,黄金火焰鳉只是火焰鳉的一种人工水族品系—黄金型(Gold)。火焰鳉于公元一九二一年首次被发现命名,其拉丁学名中的种名“australe”的原意为”赤道以南”,因为它即是原产于西非加彭(Gabon)与刚果(Congo)等地沿岸的沼泽地区之中。野生型火焰鳉的公鱼体色为较深的褐色,同时具有橘红偏褐色的臀鳍外缘与颜色闪耀华丽的背鳍。在野生族群之中,火焰鳉个体之间的体色变异相当地小。然而,在人工的有心培育改良之下,火焰鳉成为了个体之间变异相当大的一种鳉鱼,身上体色的深浅、红点的分布、尾鳍的颜色等,每一条鱼都不尽相同。
火焰鳉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会特别严峻,虽然说以弱酸软水来饲养会比较符合其原生环境,但是其实在经过一代一代的人工培育之后,火焰鳉已经可以非常容易就适应在中性的环境之中,只要使用经过适当曝气过的自来水就可以让鱼只悠游在里面了。然而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就跟一般其它的鳉鱼一样,剧烈的水质变动容易让鱼只发生适应不良、紧迫,甚至死亡的情形。
二线琴尾鳉[拉丁学名]Aphyosemionbivittatum[地理分布]西非尼日利亚东南部及喀麦隆西南部水域[成鱼体长]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4.0℃[酸碱度]PH6.0~6.5[硬
度]dGH1.0~6.0N[活动层次]底层[繁殖方式]卵生
二线琴尾鳉鱼喜弱酸性至中性水体。二线琴尾鳉雄鱼色泽亮丽,鱼腹部、背鳍、臀鳍、尾鳍都分布橘黄色光泽。性情活泼,肉食性。
接吻鱼[俗名别名]接吻鱼、亲嘴鱼、桃花鱼、吻嘴鱼、香吻鱼[拉丁学名]Helostomatemminckii[地理分布]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成鱼体长]20.0~30.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27.0℃[酸碱度]PH6.0~7.5[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接吻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吻鲈科、钉嘴鱼属,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实际上,不仅异性鱼即使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故一般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也许是一种争斗。
接吻鱼身体呈长圆形。头大,嘴大,尤其是嘴唇又厚又大,并有细的锯齿。眼大,有黄色眼圈。背鳍、臀鳍特别长,从鳃盖的后缘起一直延伸到尾柄,尾鳍后缘中部微凹。胸鳍、腹鳍呈扇形,尾鳍正常。身体的颜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鸭蛋。接吻鱼能刮食固着藻类,刮食时上下翻滚,极为活泼,接吻鱼性情温顺,好动,宜与比较好动的热带鱼混养。接吻鱼其他还有一种呈淡青色的品种,不过并不多见;而水族市场上销售的呈心形的种类则是它们的人工改良品种,使其形体更具吸引力。
与其它热带鱼类比,接吻鱼没有鲜艳动人的色彩,可是仍然受到热带鱼爱好者的青睐。这是因为接吻鱼不仅具有“接吻”的绝活,而且游泳技术也相当高超,它们能在水中翻腾跳跃,犹如优秀体操运动员表演翻筋斗一样精彩,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你想欣赏一下它们“接吻”的奇观,那你就耐心地在养有接吻鱼的水族箱边等待,便可大饱眼福。当两条接吻鱼相遇时,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生有许多锯齿的长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如同情人“接吻”一般,长时间不分开。不过,这种“热吻”并不是“求爱”,而是在打斗。由于接吻鱼具有保卫“领地”的习性,两者相遇时,用长嘴唇相斗来解决“领地”争端,直到有一方退却让步,“接吻”才宣告结束。但这种争斗并不激烈,只要一方退却让步,胜利者并不会继续穷追猛打,而是继续埋头它的清洁工作,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所以,它们温和的习性不会对其它任何鱼类构成威胁,因而适宜于混合饲养。
接吻鱼喜欢亲嘴的习惯对于鱼缸的生态十分有利。接吻鱼经常用嘴不停地啃食水草上和水族箱壁上的藻类和青苔,这样能使水草鲜绿,箱壁保持清洁,对清洁水族箱起了很大作用。接吻鱼在啃食箱底藻类和青苔时,常常头朝下,呈倒立状,十分有趣。虽然接吻鱼是大型鱼种,但它对一般的大型水蚤并不感兴趣,而经常是张开大嘴去“喝”一些小型水蚤才能吃饱,这也是热带鱼的一种特殊的取食方式。由于养接吻鱼一举两得,很多人会在热带鱼箱里放几条接吻鱼做“清道夫”。尽管接吻鱼如此忙碌,但依旧不是良好的“水族清道夫”,因为,它们虽然喜欢啄食藻类,却不是它们的主食,接吻鱼食量很大,可以接受任何饵料,啃食藻类不过是它的自然天性以及补充它习性好动而大量消耗的体能,随着生长发育,它的排泄物也会大量增加,几乎比它“清扫”的脏物还多。
蓝曼龙[俗名别名]蓝线鳍鱼[拉丁学名]Trichogastertrichopterus[地理分布]马来半岛、泰国、印度尼西亚[成鱼体长]10.0~13.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8.0℃[酸碱度]PH6.0~8.0[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蓝曼龙体色艳丽,性情温和,幼鱼时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显得滑稽可爱;该鱼对水质适应力强,价格又比较低廉,所以是一种被世界热带鱼爱好者广泛饲养的品种。其人工培育的品种是黄曼龙,又称金曼龙,因其体色金黄而得名。这种人工培育的品种无野生种。
蓝曼龙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体色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腹绍边缘略带浅黄色;背绍,腹鳍和尾鳍的浅蓝灰底色上均匀分布着艳蓝色斑点。蓝曼龙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性成熟后形态差异明显。项目雌鱼雄鱼腹部较饱满不饱满背鳍圆而钝长而尖体色较黯淡较鲜艳丝状胸鳍基部橘红色不明显基部橘红色明显。
蓝曼龙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但不会追逐吞不下的小鱼。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蓝曼龙最适温度在22~28℃,耐低温的能力强于其它热带鱼。在18℃时尚可少量摄食,若温度逐日缓慢下降,可在14℃长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
蓝曼龙是一种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观赏鱼;其性情温和,除了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混养外,可与绝大多数中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金曼龙[俗名别名]黄曼龙[拉丁学名]Trichogastermicrolepis[地理分布]马来半岛、泰国、印度尼西亚[成鱼体长]10.0~13.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8.0℃[酸碱度]PH6.0~8.0[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金曼龙是由人工培育出来的蓝曼龙的变异品种,因其体色金黄而得名。它有一个辅助呼吸器官,当水中缺氧时,可直接露出水面呼吸。繁殖水温26~27摄氏度,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雄鱼繁殖期间有鲜艳的婚姻色,雄鱼背鳍末梢尖长,雌雄交易分别。属泡沫卵生鱼类,水面飘浮几颗水草,雄鱼依托水草吐出大量泡沫浮在水面,受精卵浮在泡沫中。雌鱼每次产卵~0粒。
丽丽鱼[俗名别名]桃核鱼、小丽鱼、小密鲈、拉利毛足鲈[拉丁学名]Trichogasterchuna[地理分布]东南亚地区[成鱼体长]4.0~6.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30.0℃[酸碱度]PH6.0~8.0[硬
度]dGH4.0~12.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丽丽鱼是属于攀鲈科中的小型者,且最为出色,故有小丽鱼之称。30年代,在欧美各国曾出现过饲养丽丽鱼热,其主要原因就是这种鱼色彩奇妙悦目,特别是繁殖期出现婚姻色时,更是水灵鲜亮,无与伦比,使热带鱼爱好者一见就爱不忍释而成为一种最令人喜爱的热带观赏鱼。
丽丽鱼体呈卵圆形,侧扁。头中等大。口小向上翘。眼大,位于头侧。背鳍长,其起点距吻端小于至尾基的距离,后端尖形。臀鳍几乎与背鳍等长。腹鳍胸位,已演化成丝状角须,与体长接近。胸鳍较小,无色透明。尾鳍呈扇形,末端稍内凹。雄鱼体长6厘米,雌鱼5厘米。
丽丽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吞咽空气,然后又迅速游进水里吐小气泡。这种热带鱼生性善良,但却很胆怯,喜欢生活在水草和石块的间隙和后面,怕强光,经常躲在暗处。所以,水族箱一定要多种些水草或种植大草。喜欢生活在高温的水域,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不严格,比较喜爱清澈的老水,对饵料也不苛求,不择食,可喂以干饲料与活饵。丽丽鱼性温和,可以和其它相同的热带鱼混养。
小扣扣[俗名别名]小珍珠丽丽[拉丁学名]Trichopsispumila[地理分布]泰国[成鱼体长]4.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5.0~28.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5.0~19.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小扣扣鱼生活在生活在热带沟渠,小池塘,稻田和缓慢流动的河溪水中,所在环境水中氧含量较低,喜欢软水、酸性水。可以和小型鱼混养,但有攻击其它小型鱼如孔雀、斑马的记录。食物可以喂血虫,蚤,盐水虾,商业食品等。性别比较难鉴别,直到繁殖期。繁殖方式与斗鱼类似,但是一般在水草的大叶片下产卵,也是繁殖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泰国斗鱼[俗名别名]暹罗斗鱼、五彩搏鱼、彩雀鱼[拉丁学名]Bettasplendens[地理分布]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成鱼体长]6.0~8.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30.0℃[酸碱度]PH6.2~7.9[硬
度]dGH4.0~25.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泰国斗鱼喜欢生活在22~24度的水中,但不能低于20度。对水的酸碱性、硬度不苛求。喜食孑孓。泰国斗鱼以好斗闻名,两雄相遇必定来场决斗,相斗时张大腮盖,抖动诸鳍。因此在饲养中,不能把2尾以上的成年雄鱼同缸放养,但它们不与其它的热带鱼相斗,雌斗鱼之间也不斗。
泰国斗鱼体长,侧扁;头背部浅弧形,背部与腹缘均平直。背鳍位置较后,鳍条较长;腹鳍位于胸鳍的下方;臀鳍基甚长,鳍发达,前部鳍条短,向后逐渐延长;尾鳍扇形。野生的鱼体色较暗淡,各鳍也较短。经人工长期培育,形成目前饲养的众多品种,其体色五彩缤纷。有红、白、青、蓝、黄等色,还有的间杂的品种,鳍颜色也有红、蓝、紫、白等色。自于背鳍、臀鳍、尾鳍甚发达,尤其是雄鱼的各鳍长垂,显得非常潇洒,加上体色艳美,极具观赏价值。叉尾斗鱼[俗名别名]中国斗鱼、天堂鱼、花手巾、菩萨鱼、兔子鱼[拉丁学名]Macropodusopercularis[地理分布]中国长江上游、海南岛、台湾,越南等地[成鱼体长]7.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16.0~26.0℃[酸碱度]PH6.0~8.0[硬
度]dGH5.0~19.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以前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现在因水质污染,几乎灭绝,难得一见,只可以在南方的一些稻田小溪中可以找到。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野生的中国斗鱼体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竖条纹,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绿色斑块。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
和其它斗鱼科的鱼类一样,中国斗鱼除正常呼吸器官之外,还长有褶鳃,可以直接从水面以上的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斗鱼以其艳丽的体色和好斗而为人们所喜爱。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而且偶尔会攻击其它的小型鱼类,因此建议不要将中国斗鱼与体型较小而游动缓慢的鱼类饲养在一起,当然为了避免成为大型食肉性鱼类的“点心”,也不可以将中国斗鱼和这些过于凶猛的鱼类共同饲养。
中国斗鱼的体质强健,不挑食,偏爱肉食性的饵料,它们对饲养环境要求不高,对水质也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说饲养很容易,因而受到一部分爱好者的喜爱。性喜阴,喜隐匿,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深或变浅。所以捕捉到的斗鱼长期在光亮的环境中饲养,身体的颜色会变得暗淡,而野生的斗鱼颜色却异常鲜艳。在家饲养的朋友可以通过调节光的强度或营造隐蔽环境,使斗鱼恢复原本美丽的颜色。
大家平常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一些美丽斗鱼都是由兔子鱼经人工培育而来,兔子鱼有很多美丽的人工培育品种。1.白化品种(1)白叉尾斗鱼经叉尾斗鱼白化而来,又叫“白兔”,是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品种。英文名为Albinoparadisefish(白化天堂鱼)。2.改良品种(1)红叉尾斗鱼经野生叉尾斗鱼改良而来,色彩鲜艳,又叫“彩兔”,目前在国内较为少见,但在欧美国家的水族店里很常见。英文名为Redparadisefish(红天堂鱼)。(2)蓝叉尾斗鱼经野生叉尾斗鱼突出蓝色色彩改良而来。国内较为少见。英文名为Blueparadisefish(蓝天堂鱼)。(3)黑叉尾斗鱼经野生黑叉尾斗鱼改良而来,黑色更加浓郁,鱼鳍延长。英文名为Blackparadisefish(黑天堂鱼)。国内几乎没有该种出售。(4)圆尾斗鱼经野生圆尾斗鱼改良而来,体色更加鲜艳。英文名为Chineseparadisefish(中国天堂鱼)。3.杂交品种(1)马蒂斯天堂鱼由叉尾斗鱼与圆尾斗鱼杂交而来,英文名为Mattesparadisefish(马蒂斯天堂鱼),又叫Redmacropodus(红长鳍)。(2)紫叉尾斗鱼由叉尾斗鱼和黑叉尾斗鱼杂交而来,英文名为Darkparadisefish(暗色天堂鱼)。珍珠马甲[俗名别名]珍珠鱼、珍珠丝足鲈、蕾丝丽丽、李氏毛腹鱼[拉丁学名]Trichogasterleeri[地理分布]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成鱼体长]9.0~12.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28.0℃[酸碱度]PH6.5~7.5[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珍珠马甲属于大型观赏鱼,全身呈纺锤形.银灰、红色的底色。上深下浅,背鳍小而肛鳍异常发达、仿佛穿着曳地长裙,全身布满银色珠点,风度翩翩,加之两条长长的触须,极为美观。
饲养珍珠马甲最好选用80cm以上的水族箱,对水质要求并不严格,低温低氧的条件下、也一样生长良好。珍珠马甲性情温和,可与其它品种的热带鱼混养。该品种易饲养,属于攀鲈亚目,具有鳃上器,可以辅助呼吸。该鱼性情温和,可与其它大小相似的鱼混养。发情期性情暴躁会攻击同类。
珍珠马甲食量大,喜食红虫等动物性饲料,也可以投喂人工饲料。饲养时可种水草,供其隐藏和休息。该鱼喜泡巢繁殖。雄鱼在水面上用自己的唾沫建造一个由气泡组成的巢,并将受精卵置入其中,受精卵经1~2天孵化,约经过3~4天幼鱼始自由游动、觅食。
蓝灯鱼[俗名别名]七彩灯、闪光蓝灯[拉丁学名]Boehlkeafredcochui[地理分布]亚马逊河流域[成鱼体长]4.0~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6.0℃[酸碱度]PH6.0~7.0[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蓝灯鱼有着全身漂亮鲜蓝的体色,是深具魅力的加拉辛鱼种,状态良好的个体眼部上方有闪耀的红色,臀鳍、尾鳍的根部沾染粉红色,非常的优美。颜色鲜艳,活跃,易饲养,喜在水族箱的中下层,可与其它品种灯鱼混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性情稍为活跃,喜欢追逐其它温和的鱼种,但并不会造成其它鱼种的伤亡。可喂食一般饲料或小型活饵。
黑旗鱼[俗名别名]黑大钩、幻像黑旗、幽灵灯、幻影灯[拉丁学名]Hyphessobryconmegalopterus[地理分布]南美巴拉圭[成鱼体长]4.0~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28.0℃[酸碱度]PH6.0~7.5[硬
度]dGH12.0~20.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黑旗鱼个性温和,可成群或成对饲养,2只雄鱼会彼此轻视进而叫嚣一番,这是展示它们的实力表现,并不会造成损伤。食性为肉食性、杂食性,喜食薄片饲料、冷冻干燥饲料及一些像甲壳类的活饵。体健易饲养。但要注意有一定攻击性、喜追逐,不太适合和小体型灯鱼混养。和“咖啡豆”鱼有些象,区别是“咖啡豆”尾鳍不黑,臀鳍黑边不明显,黑点无银边。
银鲳鱼[俗名别名]舒氏银脂鲤、银盘鲳、银盘鱼、银板[拉丁学名]Metynnishypsauchen[地理分布]亚马逊河流域[成鱼体长]15.0~20.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4.0~29.0℃[酸碱度]PH6.0~7.5[硬
度]dGH4.0~18.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银鲳鱼体色为银白色,腹鳍、臀鳍以及腹部在繁殖期会泛出粉红色。雌、雄鱼可从鱼体大小加以区别,雌鱼比雄鱼大一半左右。繁殖水温26~27℃,水质为弱酸性的软水。水族箱要选择大型的。食物为水蚯蚓、小鱼、肉块、也吃水草等,不能与小型鱼一起混养。
红绿灯[俗名别名]拟唇齿脂鲤、红莲灯、霓虹灯、红灯鱼、日光灯鱼[拉丁学名]Paracheirodoninnesi[地理分布]秘鲁、亚马逊河支流、哥伦比亚、巴西[成鱼体长]3.0~4.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0.0~25.0℃[酸碱度]PH5.5~7.5[硬
度]dGH4.0~8.0N[活动层次]底层[繁殖方式]卵生
红绿灯鱼体型娇小,体色突出,在侧线上方有一条霓虹纵带,从眼部直至尾柄前,在光线折射下既绿又蓝,尾柄处鲜红色,游动时红绿闪烁。养几十尾红绿灯鱼,如观焰火。背鳍位于背中部,臀鳍较延长至尾柄后方,各鳍均透明。饲养中要少换水,换水量亦宜少,环境安静,不要强光照射。对饵料不苛求,鱼虫、水蚯蚓、干饲料都肯摄食。
红绿灯的繁殖较难,主要表现在繁殖水质要求较高和仔鱼的护理要求较特殊。繁殖用水需选用极软的蒸馏水,然后用磷酸二氢钠将水pH调节到5.6~6.5,再用较大气泵充气2~3天,将其灌入大口玻璃羡瓶中备用。在大口玻璃瓶(口径90毫米、高毫米、深毫米)底铺一层尼龙网板(网眼大小应不使亲鱼穿过),网板上再铺少许头发丝草,每瓶中放入一对亲鱼。为提高产量,孵化室内通常需要50~只玻璃瓶。
火兔灯[俗名别名]拉氏细脂鲤[拉丁学名]Aphyocharaxrathbuni[地理分布]巴拉圭河流域[成鱼体长]4.0~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0.0~26.0℃[酸碱度]PH6.0~7.5[硬
度]dGH8.0~20.0N[活动层次]中层[繁殖方式]卵生
火兔灯灵巧活泼,喜欢弱酸性水质,全身散发着翠绿色光泽,尤其在与腹鳍周围腹面及尾鳍的艳红色泽相互辉映之下,显得格外迷人。雄鱼的腹鳍与臀鳍会略带白色,是非常美丽的小型灯科鱼,状态良好时腹鳍、臀鳍的边缘会呈纯白色。市面上多为人工繁殖品种。可接受人工饲料及冷冻干虾。
宝莲灯[俗名别名]红莲灯、新日光灯鱼、新红莲灯鱼[拉丁学名]Paracheirodonaxelrodi[地理分布]亚马逊河流域[成鱼体长]4.0~5.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3.0~29.0℃[酸碱度]PH5.6~8.0[硬
度]dGH0.0~8.0N[活动层次]底层[繁殖方式]卵生
宝莲灯鱼是自红绿灯发现以后最为瞩目的脂鲤科小型热带鱼,为了便于与红绿灯区别,宝莲灯又被称为新红莲灯(因港台地区红绿灯的俗称为红莲灯)。如果将宝莲灯和红绿灯作比较,无论是体型、色彩、生活习性方面都非常相似,但体形略大于红绿灯,而且贯穿鱼体的蓝色荧光水平带较红绿灯宽且色泽更为鲜艳,腹部的红色也几乎覆盖了整个下半身。宝莲灯鱼性情温和,游动敏捷,喜欢群居,可与温和的热带鱼混养。饲养的水族缸中宜多种植水草。
繁殖较困难、繁殖选用60厘米×20厘米×20厘米的鱼缸。繁殖箱中植水草或放尼龙丝,置于光线较暗处,在黄昏时将亲鱼按1:1的雌雄比放入箱中。通常早晨产卵,卵小而透明。每对亲鱼可产卵粒左右,产卵后应立即将亲鱼捞出另养。受精卵约经36小时孵化,3天后可游泳摄食;幼鱼生长极迅速,约5个月便可达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
绿莲灯[拉丁学名]Paracheirodonsimulans[地理分布]尼格罗河上游与奥里诺科河流域[成鱼体长]2.0~3.0cm[性
格]温和[适宜温度]22.0~28.0℃[酸碱度]PH6.4~7.2[硬
度]dGH4.0~13.0N[活动层次]顶层[繁殖方式]卵生
分享水族知识,传递快乐生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