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绣眼鸟文化溯源之初探 [复制链接]

1#

绣眼鸟是一个种群庞大、数量惊人的观赏性鸟类,在世界除南、北极外的各大洲,均能看到它那秀丽而曼妙的身影。从北欧到北美,从南非到澳大利亚,这个素有精灵之美的观赏鸟,深受爱鸟人的喜爱。然而,在世界性的爱鸟群体中,似乎唯独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对它情有独钟,而驯育绣眼鸟的鸟友,无论是数量、范围、玩赏的质量与品位,都堪称“执世界潮流之牛耳”,特别是就这一观赏鸟所派生出的鸟文化;以及早巳溶入我国民俗文化体系之中的“世俗民粹”,更使这种带有群体性民间自娱活动的鸟文化样式,更加丰富多采而变得有声有色。我们知道,国外的一些赏鸟活动,大都是以家庭个体为中心的自娱自乐式、点缀性的、半封闭式、甚至是排它性的。即使有一些赛鸟的活动,也仅仅是赛宝猎奇式的炫耀,很少贯注一种文化理念的思维,去追求一种精神层面的“境界”。

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玩鸟与赏鸟,那是一种精神的追求,理念的提升,境界的超越,心灵的超脱。这也就说,中国人不分身份高低贵贱、心情和境迂的不同,均会在鸟友相聚之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抛却三千烦脑丝,与一群鸟友议论着各自鸟儿的喜、怒、哀、乐,与鸟儿一起同甘苦、共进退,试想,这种天一合一、人鸟共生的自然和谐世界,不正是鸟文化所追求的理念和价值观吗?中国的鸟文化,是有着中国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使得我国的对于观赏鸟问题的研究,超出了一般性的生物学概念,而进入到社会性的人文主义的范畴,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这就是真实而极为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国以外的地区很难企及的地方。

中国观赏鸟的“玩赏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在有名的商王之妻、妇好墓中出土的“鸟尊”,就可以证明我国古代先民对鸟的喜爱和崇拜,我国远古时代的东方,就有一个被称为“鸟夷”的有着“鸟崇拜”传统的伟大的原始部落族群,他的首领就是居往在今胶东半岛一带的、叫帝皓的部落酋长。而且这个部落的“行政机关”都是“以鸟纪名”,诚然是一个古代以鸟命名的王国。从出土的“余尊铭”的铭文中,就有“鸟王来祝人方”的记载。因此,我们可以说,帝皓就是中国第一位鸟王。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