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历了成群小鸟暗黑迷雾后,如何评价l [复制链接]

1#

“生声不息”已于上周五(9月1日)正式亮相。在此次展览中,美术馆被打造成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鹅卵石、雾、黄沙、野草、水流、飞翔的鸟儿……而电吉他、电贝司、扩音器、气球、瓷器,这些见证人类曾经存在于地球的痕迹物品则散落其间,以“未来化石”的面貌出现。经历了这样一场“人类纪”之后的自然之旅,是惊艳还是平淡无奇?看看各大媒体怎么说。

媒体短评

近期少有展览可以用惊艳形容,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生声不息”算是一个。

很多人喜欢《此地入耳》这件作品,只斑胸草雀可以在美术馆内自由飞舞,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美术馆内面对着一群飞鸟扑面而来的场景,这件事蛮帅的。斑胸草雀飞翔和停留等动作促使室内的电吉他随机发声,声音在弯曲的展览通道内回响,形成稍纵即逝,却妙造天然的梦境。

我独爱展厅入口处的作品《雾》。踏入展厅即进入一片水蒸气营造的迷雾之中,即便知道不会出现史蒂芬·金《迷雾》中的怪兽,但是每前进一步恐惧仍会加深一分。通过监控设备拍摄的场馆即时影像投影在迷雾之中,仿佛在监控另外一个世界,现实版的《》。

——《Scop艺术客》杂志副主编顾博

鸟儿弹琴、瓷碗歌唱、岩石跳舞、云蒸雾绕……“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个展不仅囊括声音、雕塑、影像、装置等常见艺术样式,还将只斑胸草雀作为活的“展品”带入展览,营造一段万籁齐鸣的诗意旅程。观众用一种散步的方式浏览展览,用感官来享受声音与视觉艺术,体会人与自然共存的哲学话题。

塞莱斯特以其大师级的艺术功力,仅仅用6件作品,就让观众享受到格外紧凑而充实的观展体验。无疑,这得益于“有效的控制与精彩的编排”。

——《浦东时报》曹之光

“生声不息:塞雷斯特·布谢-穆日诺”,坦白讲这个展不能说令人震撼但委实颇为惊喜,不论是从展览的层次推进仰或是节奏的收放和把控,都渗透着一股弥合文雅的气质。艺术家将鹅卵石、水、雀鸟、骨瓷碗等一系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与非自然的物,经过改变不同的形态及重组方式,而改变的物本身的所属性,并经由体量的扩展而达到的知觉体验,是个四两拔千斤的好案例。但是,看展的角度是多重维度的。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表达,观者有观者的经验,美术馆有美术馆的考量。如何在一个展览完成呈现的时候,观者看到的是展览本身,而不是单一的艺术家、策展人或者是美术馆,这个有点理想化的观念,似乎是这次展览最有效的意义。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是着意或是无意,以一个高度体验性的展览来构建观者对于“美术馆看展”概念的重新认知,或者是这个展览在完全的体验之外,更为值得的地方。

——《Hi艺术》郁婷

生命不息,声音不止。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在民生美术馆呈现的首次中国个展“生声不息”,无疑是一场调动全方位感官,尤其是听觉的自然之旅。六件大型作品,融合声音、雕塑、影像和装置等艺术形式,讨论的是人类控制自然、与其共生的反思。

作为首次在室外的展出,“编舞”这件作品被设置在美术馆一楼通往四楼的扶梯之上,并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观赏角度:一种是“安逸的扶摇直上”,坐右侧的电梯,更推荐的是亲身走在这件作品中,也就是这一条由数百枚鹅卵石看似随机摆放的狭长电梯,当然是在你有足够好奇心和体力的前提下。

当视觉受到阻碍,听力就会变得特别敏感。笼罩在作品“雾”的黑暗之中,参观者需要依靠时隐时现的嗡嗡声以及图像流片段般的影像来走完这条漫长的旅程。有意思的是,艺术家挖掘了很多诸如岩石、黄沙、流水以及飞鸟的自然元素表现在展览空间中,但作为观众的人更是构成这一展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譬如“示踪器”中,无线麦克风将记录下现场声音并实时播放;“此地入耳”中的只斑胸草雀可能会因为人的走动,随意飞翔停靠在乐器上并引发声响,这个时候你才回想起“雾”中所见的片段影像,其实正是“此地入耳”这件作品的实时记录。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只草雀是货真价实会飞的活物,并且自由成群飞行,你可能得稍加小心避免被撞。

——《Timout中文版》林亚男

把西方当代艺术家请到中国来做展览,一定要有一个文化上的“契合点”,才能够被国内观众所理解和接受。“生声不息”正是这样一个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展览,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从未到过中国,但也许正如策展人所说,他从小喜欢读《水浒传》,从中了解到不少中国的道家思想。作品“趋势”很容易让一个有着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中国人,联想到曲水流觞的风雅,它同时也是一种“天籁”,和“此地入耳”中,飞鸟偶然落在琴弦上所发出的声响一样,如同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说的,“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这种“天籁”能够“清洗”人的耳朵,洗却俗世喧嚣,让人能够静下心来,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反观自身。这也许是一种误读,但也是塞莱斯特的作品进入中国语境后,所产生的一种奇妙碰撞,它能够获得更多的解读和阐释。就像只用6件作品塞满一整个美术馆,却完全不觉得空,这本身就有一种道家的思辨色彩,在这里,作品和展出场地达到了一种完美契合。

——《解放日报》钟菡

只斑胸草雀、沙地、草类的根茎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与内华达州的交界处,沙漠深处深泉学院的那一片小绿洲。一种崭新的灵魂与精神体验,这仿佛是一件文学作品的非正式登场。

Samsara,是关于佛教中“轮回”的翻译。在宗教层面,轮回代表着生命的流转与循环,而在这里,它的主体将由宗教中的“生命”转化为“声音”。

塞莱斯特的艺术调动起观者多维感官的整体艺术体验。它使得艺术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戏剧,观众置身于舞台之中,与舞台本身的道具、演员、剧本、空间、其他观众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消除了一种传统的舞台界限,使得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在观众与舞台之间形成各种不同的曲线切割。

这些作品中,塞莱斯特是大自然的编曲家,在随机性与人工性中,他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一位游于混沌中的诗人,吟唱着关于生命与时空的启示诗音。

——《凤凰艺术》李鹏

踏上干涸的古老河床,寻觅虚实更迭的梦幻云雾;聆听清脆呖呖的鸟叫声,追寻上游流水的潺潺灵动............

9月1日开始,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变身成了一个梦幻的“通灵新世界”:河床、云雾、流水、鸟鸣……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在长达两年的筹备期后,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不再是游离疏远的艺术装置,而是任你穿梭其中,感受虚实交叠的梦幻体验,并伴着耳畔的自然回响,带你重新开启对于人与自然的沉思。

区别于其他艺术展的室内观展路线,生声不息最为独特的便是它由外至内的观展路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欣赏艺术,而是根据引导自行进行艺术的探索,在漫步的途中,发现别样的美。

自然与人工,固定路线和偶然相遇的随意切换,观众、自然、艺术、声音,四者在这次神奇的旅途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观展者不再是旁观者,他们的一个动作带来的空气细微的流动变幻,都可能成为影响所有作品的一个小小元素。

将艺术和声音相融合的观展体验,这是一次极为新奇和充满趣味的艺术之旅。

携上三五好友,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感受一次非凡的艺术体验。鸟鸣、薄雾、河流、音韵,来“生声不息”艺术大展,近距离接触“活”的艺术。

——《上海BANG》敏酱

正在展出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展期:年9月1日-11月1日(每周一闭馆)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票价:50元

相关介绍:

浸入沉思的涡流——为你奉上“生声不息”开幕现场

策展人访谈:穿梭于云雾与生灵间,一个即将揭开的新世界

艺术家塞莱斯特:此刻的延绵是为了更真切的在场

“生声不息”早鸟票开售啦,提前购买限量优惠票~民生再推重磅大展:生声不息

扫描或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