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鸟文化 [复制链接]

1#
轻度白癜风能治愈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826/4686319.html

中国有各种文化,脸大虽然可以天下无敌,但只是一种现象,绝不是文化。分享几篇以前的文章,怀念一下过去的青葱岁月。

盲人摸象——中国鸟文化之追根溯源

当景德镇再也挖不到高岭土,当丝绸之路淹没于黄尘古道,鸟文化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却代代传承,根深叶茂。多少次梦回唐朝,在翠柳下听黄鹂鸣唱,看那草长莺飞;多少次魂飞回疆,在夜莺的歌声引领下走过轮回。架一叶小舟,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前行,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到《封神榜》的凤鸣岐山,从苏武的鸿雁传书,到牛郎织女的的鹊桥相会,鸟儿从比人类更久远的亘古飞来,如传说中的散花女神,不知疲倦地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向人间铺散着美丽和欢娱。用清丽的倩影为田间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农夫洒下一缕清凉,用曼妙的歌声为山林里郁郁寡欢的隐士解开心结眉锁。似乎它们中每个姐妹都代表着人间最美好的话语,鸳鸯——百年好合,仙鹤——长寿延年,鸿鹄——志向高远,黑(短足)鹎——富贵白头,红嘴蓝鹊———吉祥如意,鸿雁——思乡情愁,孔雀——祥瑞安康。

中国最早的关于鸟的故事,开始于人类对鸟的图腾、膜拜,从三足鸟到佛祖的守护神金翅大鹏,当人类踽踽行走在大地上的时候,是多么羡慕在天空御风而飞的鸟儿啊,后来,鸟以更亲近的形象来到人间,人与鸟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有梅妻鹤子之典故,贤人隐士多与忠贞高洁的白鹤为伍。倒了唐朝,笼鸟文化逐渐形成,而金衣公子黄鹂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鸟,这从唐宋时期的诗词中可见一斑,黄鹂是被吟咏最多的鸟,而黄鹂的“鹂”字也是人为它而创作的,美丽的丽加上个鸟字,黄鹂以其优雅的身姿、悠扬的鸣啭、不屈不挠的王者高贵之气征服了多少文人雅士,而作为笼鸟,黄鹂却仅仅局限于在皇家宠养,因为从唐宋时期起皇帝以黄色为服,黄鹂的羽色是禁忌色,是不允许在民间笼养黄鹂的(待考)。

所以笼养黄鹂的文化一直笼罩着神秘的气息而不能流传至今。

宋朝,画眉已被笼养,欧阳修的《画眉》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说明当时笼养画眉的主要目的是欣赏其鸣唱,到了明朝,斗画眉已然成风,《喻世明言》中的《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主要讲的就是斗画眉的故事。百灵的笼养文化应该起于元朝,始于蒙古贵族,因为这鸟普遍分布于中原以北的地区,聚集于草原,为蒙古族人所喜爱。曾有少数民族诗人题诗咏百灵:“凄凄幽雀双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平沙无树巢弗营,雌雄为乐相和鸣。”

到了清代,由于有了大量的不事生产劳作的旗人子弟,笼鸟文化更加盛行,百灵也已经作为宫廷鸟、皇室鸟来笼养,并逐渐发展到民间、逐渐形成固定的套路来品评。靛颏也登堂入室,加入笼鸟的行列,清朝的时候,靛颏是民间向宫廷进贡的一项重要贡品。而做为江南的暗绿绣眼,它身上集合了皇家专用的黄色和江南的秀美,雅气!

宋代有两幅以绣眼为题材的花鸟画很著名,一幅是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图》,另一幅《枇杷山鸟图》,此画流传至今!绣眼不光是文人所喜爱,它身上自有一种富贵气息,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民间有专门的捕鸟人,宫廷有专门的鸟把式,笼养鸟的文化达到一个顶峰,从鸟的品相、套口、笼具、配饰、食料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无所不至其极。

现在,笼鸟文化在华人世界依然是广被推崇,并形成了分明的地域特点,如京津的百灵、山雀、靛颏文化、两广的四喜文化、南派的绣眼文化、川贵的画眉文化、西安的虎头凤(黄喉鹀)文化、西北地区的麻料(普通朱雀)文化、东北的腊嘴文化等,万千宠爱、百家争鸣,各有特点,形成自己的主流,说明这些鸟是最适合笼养的鸟。

曾几何时,中国人与鸟是自然界最和谐的伙伴,曾几何时,由于人类的倒行逆施,鸟丧失了自己的天空和家园,我们要谨记,一个鸟种是进化了上亿年而来的,我们不要在短短的几十年、几百年让它们从世界上消失。

诗咏四大名鸟

《见百灵在野》

风吹碧草浅,

鸟鸣遏云高。

驻足观起舞,

倏忽入云霄。

《西江月。画眉将军》

才把峨眉淡扫,

又想称王称霸。

铜盔铜甲下山崖,

不惧生死杀伐。

取胜未及卸甲,

飞落枝头自夸。

歌罢疲累倦归家,

梦醒笼里关押。

《靛颏》

曾演霓裳舞,

夙著七彩衣,

朝饮天河水,

夜鸣枕边诗。

《绣眼》

仙山盗得小鹅黄,

点染红尘万木苍,

纤巧招惹蜂蝶妒,

穿梭织就碧玉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