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舞伎的由来,又如何与浮世绘结下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http://www.zgbdf.net/m/

所谓“浮世绘”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时代流行的风俗画和美人画,十七世纪后半期由起初的毛笔画发展成为木版画,明和二年()年创始出彩色版画(即锦绘),在江户时代蓬勃发展直至明治初期。其主题主要表现花街柳巷及戏剧舞台上的情景、演员、风土人情、游乐活动、风景名胜、力士相扑、花鸟画都纳入其中。

“浮世”一词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所以版画题材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意味。浮世绘的发展与艺伎和歌舞伎剧场密切相关,描绘艺伎和町家女性的“美人画”与歌舞伎“役者绘”并称为浮世绘的两大主题。

篠崎三郎「阿国歌舞伎」现代

歌舞伎是以巫女阿国的“念佛”歌舞为发端,继之若众(美少年)歌舞伎、由剃落前额梳月代头的成年演出的野郎歌舞伎。以元禄时代为中心的半个世纪歌舞伎突飞猛进发展,最先确立了近松门左卫门为代表的“义理和人情”的爱情悲剧。演技方面确立了上方(大阪、京都)以和事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户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出名的初代市川团十郎、二代市川团十郎。“和事剧”运用写实性的演剧艺术风格,大众化的语言,普通的生活场景,男女的恋爱情节,再现江户庶民阶层的生活意境。“荒事剧”多体现英雄豪杰的威武雄壮和妖怪神灵的怪异特点,表演夸张,表现宫廷贵族武士家庭的生活情趣。

歌舞伎文化书

菱川师宣歌舞伎图屏风

菱川师宣歌舞伎图屏风

东都歌舞伎剧场葛饰北斋

“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创造了版画与绘画相结合的技法,他后期以吉原为题材的《吉原风俗图卷》、《吉原游兴图屏风》等,及歌舞伎町为题材的《歌舞伎图屏风》、《芝居茶屋游乐图卷》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手绘浮世绘,还有汇集了江户这两大恶所诸场景的《北楼及演剧图卷》、可谓市民享乐生活的集大成。他所绘的图卷和屏风人物众多,姿态各异,男性在他笔下孔武有力,女性妩媚娇柔,均为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的传神之作。他所绘的歌舞伎剧院屏风气势不凡,全景展现了演出前观众前往剧场,剧目即将上演的演员和观众的状态。

鸟居清信作品

鸟居清満作品

鸟居清广作品

年随父亲从大阪迁到江户的鸟居清信(—),迅速成为菱川师宣之后的著名画师,元禄十二年()开始丹绘(在墨印的基础上涂上以丹为主要颜色的单张版画)样式的“役者绘(演员画)”创作,他和鸟居清倍开始了常见的画中人物是以第一代市川团十郎为代表的,表演刚劲勇猛之男性角色的演员们。他根据歌舞伎演员全为男性的特点,独创了“瓢箪足蚯蚓描”技法,强调运用粗细变化游走不定的线条,将画中人物的衣着下摆腿部描绘为飘逸宽散的圆弧形态,服装纹样是当时流行的图案,笔法抑扬顿挫,粗简被发扬到极致,形成豪放阔达的效果。

鸟居清倍作品

鸟居清倍作品

鸟居清倍(生卒年不详)在继承鸟居清信技法基础上,线条越发生动,色彩鲜明富装饰性,姿势颇具力道,《市川团十郎之拔竹五郎》是其代表作,飞动的线条勾勒,丹红色皮肤,肌肉张弛,传达出武士逞威的气势。二代鸟居清倍放弃墨摺笔彩手法,转而采用红绘,天赋彩大胆,画面人物渐趋精致。二代鸟居清倍的次男鸟居清满(—)少年异秉,从事小说插图和家传的歌舞伎演出招贴节目单制作,他敏感地追逐着市民多变的风尚潮流,男性在他笔下庄重大方,女性则是身姿窈窕,以细致的服装纹饰赢得高人气。

出自《坐铺八景》铃木春信

年代锦绘发明,大众将目光转向铃木春信等画师,美人画席卷浮世绘领域,鸟居派役者绘繁盛了一个世纪后落入低谷,鸟居清满注意培养后来者,擅长美人画的鸟居清长和鸟居清广都是他的弟子。鸟居派和剧场结聚着特殊关系的因缘,,这一门长期在歌舞伎画界独占鳌头,世袭着画系和家系,一脉相承从事演员像和节目单制作,这一传统延伸到现在,位于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是当之无愧弘扬国粹文化的剧场,如今剧场的招贴画依然由鸟居家族的第九代传人鸟居青光负责制作,她还身兼舞台美术既服装道具的设计。

鸟居清忠画的海报

鸟居派的役者绘成为范式,注重演员的服装和形体的表达,但忽略了演员的具体样貌和个性表现。一笔斋文调和胜川春章创作出写实手法来描绘演员像,被称为“役者似颜绘”的锦绘,二人的代表作为《绘本舞台扇》。年后期胜川春章与弟子胜川春好将演员肖像改进为“大首绘”,更清晰地展现演员的表情和形象。

胜川春章歌舞伎后台泽村宗十郎与山下万菊

胜川春章不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