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饱眼福百件精美铜胎画珐琅亮相广州十三 [复制链接]

1#

美轮美奂的铜胎画珐琅,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在1月20日至5月9日,举办西风焕彩——新入藏铜胎画珐琅精品展。本次展览展出博物馆近两年新入藏及精品铜胎画珐琅件(套),让更多市民游客认识广珐琅这一传统文化技艺。

据介绍,展览有两大看点:一是展品年代跨度大,文物成系列展示。文物年代涵盖清早、中、晚期至民国。罕见的清代康熙时期的铜胎画珐琅花鸟纹花口盘也在展览中首次亮相。该盘尺寸口径45厘米,釉面亮丽,绘工精细且富有意境,花纹丰富,保存较好,尺寸较大,为清早期难得一见的精品。该盘圆碟花口,碟心花形开光内白地彩绘荷塘翠鸟、月季绶带鸟图,碟沿为花瓣形,随形而绘各色花卉纹、如意形纹装饰。

二是展品器型和纹饰图案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纹饰,也有西洋纹饰,部分还带有广州的珐琅作坊款识。该展览展示了三百年来广州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还能为铜胎画珐琅的研究提供更多实物资料,为传承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做出更多有益尝试。

据介绍,铜胎画珐琅技艺于清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中国,并在盛清时期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成就,成为宫廷新宠,并有日月光华、云霞变化之美誉。在历史长河中,广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贸易港口。在康熙二十三年()开海设关后,广州得西方珐琅技艺之先风,迅速在画珐琅工艺领域焕发出新的风采。广州画珐琅既面向清宫廷及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外销。繁华的广州贸易促使画珐琅技艺在本土取得了长足发展。开放包容、技艺精湛的广州工匠,握着手中的画笔,绘画出连接世界潮流的图案;经过八百度的烈焰,烧制出流光溢彩的釉面。从洋瓷到华彩,画珐琅技艺在广州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广州十三行附近是清代铜胎画珐琅的主要生产和贸易基地。作坊集中在十三行北面长寿寺附近,清末民初的广珐琅作坊聚集在大新路一带。

展览期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将结合珐琅的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美丽打卡点,等着各位市民和游客前来留下美好瞬间。春节期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还为广大市民准备了神秘利是,意在利利事事好意头,详情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