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张韶涵的一曲情歌《喜欢你没道理》,曾蛊惑万千少男少女萌动的春心,同样,一句“喜欢你没道理”的广告词,让巧乐兹雪糕一日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初识课文《云雀的心愿》,便产生一种“喜欢你没道理”初恋般的笃定。
最初接触到课文《云雀的心愿》是在本校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上。
课文采用童话视角,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只是读课题,便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欢。“云雀”,多么诗意的鸟名,读它,给人诗和远方的憧憬与愉悦,“云雀的心愿”,能极大地唤醒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急不可耐的阅读欲。授课老师也是紧紧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导入的,由“小朋友们过生日时都许下了哪些愿望,说出来分享一下。”从而理解“美好的愿望就是“心愿”,到“森林里的小云雀和云雀妈妈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们的‘心愿’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云雀的心愿》”孩子们高亢的齐读课题声,毫不掩饰地告诉听课老师,他们的阅读欲望和热情已经爆棚。
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一如我们课初的期待,他们在入情入境的角色朗读中,在品词析句感悟中,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在自由大胆的言说中,在创意想象练笔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云雀母子“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便也感同身受了。可以说,这确实是一节优秀的公开课。
因为喜欢,课后我主动网上学习了全国著名教师薛法根的教学视频《云雀的心愿》,观看了“七彩语文杯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广西选手朱秋琳执教的《云雀的心愿》,赏读了《教学与管理》中盐城丁庆军老师发表的教学设计《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日有所学,夜有所梦,我居然梦到自己教学《云雀的心愿》的情景。
“圆梦”的这一天很快就来了。这一学年学校安排我教学四年级语文,有些意外(之前基本上带的都是六年级),也有期待,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感觉。
轮到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了,心中有些许激动。捧着课文一读再读,读着读着,头脑中突然闪现“你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很棒,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也有方法,课件做得也很新颖实用,可是,我想问问你们,课上完了,学生对‘珍珠鸟’这种鸟儿认识吗,了解吗?”这句话是我在参加市网络教研团队教学设计比赛现场答辩环节教研员提问的,虽然我们团队做了很多解释,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所有的解释都很牵强,也很苍白。孩子们对于珍珠鸟确实是陌生的,甚至于一无所知。教学之初,我们的确忽略了引导孩子们图文并茂地认识、了解珍珠鸟。不认识珍珠鸟、不了解珍珠鸟的习性,课文的学习无异于空中建筑,始终根基不稳,摇摇欲坠。
有了“前车之鉴”,我开始在手机百度中输入“云雀”一词,结果让我有种炎炎夏日突遭冷雨,嘴巴里塞进了秤砣。一时间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
“百度”对于“云雀”如此介绍:云雀(拉丁学名:Alaudaarvensis)是百灵科,云雀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物种,是一类鸣禽。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求偶炫耀飞行复杂,能“悬停”于空中;在地面以草茎、根编碗状巢,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
心有不甘,继续搜索:
《动物学杂志》年02期《云雀的繁殖习性》高中信“云雀(Alaudaarvensiskiborti)是分布很广、数量较多的一种鸟。它生活在开阔的草地、田间水边。鸣声婉转嘹亮,常在空中载飞载歌,故名云雀,又称之为百灵鸟。”
《动物学杂志》年01期《云雀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娄巨贤:“云雀(AlaudaarvensisintermediaSwinhoe)的繁殖习性,在国内文献中,虽有记载,但很不完善,目前尚未见有专题报导。为此,笔者于、年的5—6月间,及年全年,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龙井地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提出初步报告,以供参考。1.巢云雀为延边地区最常见、数量亦较多的一种田野鸟类;据年观察,云雀于3月10日迁来,随后即行配对,4月9日开始筑巢,多选择在荒山坡、坟地、田间荒地、路旁和沙滩等地方;据对14个巢的观察,其中有12个巢筑在地表牲畜踩的蹄凹中,2巢则筑在自制的小地凹中……”
还有的干脆直言:从不栖息在树上,云雀的起飞是垂直上升的,常边飞边鸣,直冲云霄,下降时也是垂直下降。两只翅膀相折垂直着地。云雀的食物以杂草种子及昆虫为主食,也取食少量谷类和豆类。
我还搜到了云雀做窝孵卵的视频《十分钟实拍,野外云雀繁殖》,居然也是在荒漠里。
但是,却在百度文库课件中找到了这样的课件:
做梦都想知道课件制作者是从哪里找到的资料,说出来分享一下。
资料看到想吐,上课的兴味早已荡然无存。
是不是网上资料不全,就是有一种云雀生活在森林里?亦或是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可以不够真实准确?我的课该怎么上?是按照既定思路照本宣科,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以实际行动捍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真言?如果学生发现同样问题向我质疑,我该怎么圆课文之说“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矛盾和纠结折磨得我是吃不香,睡不好。最终那篇课文是怎么上的,具体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没有引导学生质疑,因为我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我不能,也不敢那么做。惹了麻烦不要紧,“误人子弟”不敢当。
“喜欢你没道理”看来只能是骗骗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了,初恋大多成了“无花果”也不是没有打理。
现实中的喜欢or不喜欢,不仅要有道理,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可观可感经得起推敲的道理的。
急切想要知道《云雀的心愿》作者是谁?编故事时怎么想到角色是云雀,而不是大家熟知的生活在森林里的啄木鸟、杜鹃、夜莺等。
真的不想做个“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语文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