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自己是善人 http://www.dabaixquan.com/qyjj/19464.html鸟友
“这是什么鸟?每天很早醒来,都会听见它第一个叫。”
乌鸫,它的鸣声婉转动听。
小宁
这是温州一位早起的鸟友大宁和我的对话,大宁长期呆家中,晨起听见鸟鸣,于是录下乌鸫鸣声。得知答案,她激动地翻出自己从前写乌鸫并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跟我分享。
乌鸫被称为反舌鸟、百舌鸟,美妙的歌喉被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着。宋代文同《咏百舌》:“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说的就是乌鸫。
乌鸫唱歌来源见视频水印
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图腾受地理环境影响,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在中原地区,蛇图腾、龙图腾盛行一时,而在江南地区,主要流行鸟图腾。鸟图腾的存在,证明鸟类陪伴人类从古到今,是人类很容易接触的生灵,也最容易触动人的心灵。
每每遇见身边或活泼或淡定的鸟,会好奇它在古代有怎样的故事?如今它过得更好还是更糟了呢?乌鸫这只古时候被称为百舌鸟的鸟儿如今有啥变化?
在年出版的《中国野外鸟类手册》里,乌鸫只有一种,近年来,乌鸫被一分为三,分布在东部的叫乌鸫,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叫藏乌鸫,分布在西北新疆的叫欧乌鸫,今天分享我遇见这三种乌鸫的时刻。
1
乌鸫ChineseBlackbird/Turdusmerula
第一次遇见乌鸫,是在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校园里。年7月,童童、西西俩小朋友陪我暑假值班。吃过中饭逛校园,细雨变成小雨,我们仨撑着一把小雨伞,从图书馆出发往东边小树林里走。林子里传来一阵婉转嘹亮的鸟鸣,咦,什么鸟叫?循声看去,树上一只黑色的鸟,难道是乌鸦?不不不,它个头比乌鸦小,也没有乌鸦的流氓气质,没有乌鸦隆起的额头,却有着乌鸦没有的黄嘴、黄眼圈,这是一只乌鸫,我的第11种新种鸟类。
乌鸫?王小宁摄
童和西认真做起记录,记了观鸟笔记。
童和西西认真笔记?王小宁摄
我也记了笔记,歪歪扭扭,字里行间,乌鸫变形,但仍能回忆当时记这篇自然笔记时的心情。这也是鼓励我总想记个自然笔记的原因,这随手的涂抹笔记会迅速带你穿越回到遇见鸟儿的那一天。
变形乌鸫王小宁绘
此后,我常常在温州的校园里、小区里、公园里,以及南方很多城市的绿地遇见乌鸫。城里的乌鸫不甚怕人,不紧不慢在草地上迈腿一步步走着,有时翻树叶,有时啄虫子,最常见的是倒霉的蚯蚓,常被乌鸫大嘴一揪,从土里扯出来,扯得贼长。
乌鸫亚成鸟行走来源于腾讯视频
乌鸫雄鸟有着黄色的嘴、黄色眼圈和纯黑的羽色,请注意这幅照片中的乌鸫雄鸟正两条腿迈开走路哦
乌鸫雄鸟迈开腿走?林建波摄
乌鸫雌鸟没那么黑,多点褐色,乌鸫亚成鸟身上斑点较多。
左乌鸫雌鸟右乌鸫幼鸟?林建波摄
繁殖季,人们常常看见乌鸫在自家阳台花盆里筑巢,善良的人们陪伴乌鸫亲鸟,直到小鸟离巢。观察发现,乌鸫孵卵成功率其实并不高,一场大雨淹没鸟巢,就可以导致乌鸫这一季繁殖失败。如果您遇见乌鸫在你家阳台筑巢,赶紧想招帮鸟巢挡个雨呗。
温州鸟友庄稼人家阳台上的乌鸫巢?庄稼人摄
2
藏乌鸫TibetanBlackbird/Turdusmaximus
遇见的第二种乌鸫是藏乌鸫,去年《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5.0()》分类中叫它藏鸫,今年《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6.0()》将中文名改为藏乌鸫。
去年暑假,年8月,我和童童在西藏拉萨逛着布达拉宫附近的公园,我们的目标鸟种是藏乌鸫。
西藏宗角禄康公园?王小宁摄
虔诚的藏民正一圈圈转着布达拉宫,我们跟着人群往前走。布达拉宫的鸟儿和人们一样安逸,空中不时飞过大又笨的渔鸥,城墙上站着一群群鸽子,草地上山斑鸠不怕人地专注觅食。
童观察布达拉宫城墙上的鸽子?王小宁摄
忽然我看见草地上两只黑乎乎的鸟在扯着什么,仔细一看,俩乌鸫,不,分布在西藏的就是藏乌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鸟种,遇见我的第种鸟类了!它们正扯着一条虫子。是抢食么?
俩臧乌鸫扯虫子?王小宁摄
这俩藏乌鸫,一只浑身黑,只有嘴巴黄,和乌鸫不一样的是它没有黄眼圈,显然这是只成鸟,就叫它“大臧鸫”;另一只不太黑,身上布满点点,是只亚成鸟,暂叫它“小藏鸫”。
藏乌鸫成鸟?王小宁摄
藏乌鸫亚成鸟?王小宁摄
每当这只小藏鸫在“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把小虫子扯到自个这边,眼看就能吃到虫子啦!大藏鸫立马一口抢回虫子,把虫子丢到地上。即使有时候小藏鸫摆出乞食的样子,大藏鸫也完全不理它,小藏鸫不得不再次在地面啄虫,以及再次跟大藏鸫扯着虫子拔河比赛。反复数次!原来是大藏鸫在教小藏鸫觅食呢!
臧乌鸫乞食?王小宁摄
我们观察了半天自然剧场这场精彩的演出,不由赞叹藏乌鸫的智慧,并同情起小虫子:“这条小虫子真可怜呀!”这是条漂亮的虫子,有着绿色的纹理、亮亮的色泽和看上去坚硬的外壳,可惜这外壳仍不够保护它,它已被扯得不知死活。
如果没有遇见大藏鸫,这条小虫子或许会蜕变成一只漂亮的蝶或美丽的蛾子,然而被大藏鸫找到,它只能成为藏乌鸫的一顿美食,还兼了小藏鸫学觅食的教具。那么对虫子来说,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童和我讨论着藏乌鸫及小虫子,继续往前走。
夏天出行观鸟的好处是你能遇见更多鸟儿繁殖、带娃、育雏的场景。
走进一片树林,“啾啾啾”,细细的声音,是幼鸟。循声抬头,一个藏乌鸫的鸟巢,用树枝泥土搭在并不算高的树上。鸟巢中正是只藏乌鸫的幼鸟,幼鸟还没出巢,等着亲鸟(幼鸟的父母)喂食。亲鸟不时带着虫子飞回来喂食。这么裸露育雏,不怕流浪猫、松鼠或两脚兽人类的攻击么?替藏乌鸫捏把汗,留意起公园,似乎没发现流浪猫和松鼠的活动迹象,藏民信奉藏传佛教,他们对动物更友好。
树上的藏乌鸫巢?王小宁摄
离开之前,彩虹挂上布达拉宫上空,这是一片被祝福的土地,人类和鸟类以慢悠悠的节奏有爱安逸生活着。
彩虹挂上布达拉宫?王小宁摄
3
欧乌鸫CommonBlackbird/Turdusmerula
如果说前两种乌鸫看得都挺容易,在城市里逛逛校园和公园就加新了,那么观察并记录第三种乌鸫——欧乌鸫就没那么容易了。
也是夏天,今年暑假我带童童和崔亚虎在新疆观鸟。年7月31日,清晨离开乌鲁木齐去乌拉泊湿地的路上,坐着车,瞥见一眼路边的黑鸟,蹦蹦跳跳,钻进林子,不见踪影。没给细看的机会,只能定种个“欧乌鸫”,算是加新第种鸟。
这新加得不扎实,没看过瘾。此后我们一路留意欧乌鸫,这个夏天又有两次遇见。
8月8日,在阿勒泰的桦林公园,我们三个步行穿过白桦林。
穿过白桦林?王小宁摄影
看过小斑啄木鸟、北长尾山雀、灰蓝山雀等鸟儿,我们心满意足往外走。可惜欧乌鸫没给我们细看的机会,两次蹦跳着钻了树林。
直到到了一星期后,昭苏夜幕降临前的傍晚,才有机会看清欧乌鸫,我们开车在新疆昭苏的村子漫无目的晃悠。昭苏夏末薰衣草的紫色已褪,路边只留下大片紫苏。这是一个哈萨克族的小村子,牛羊和哈萨克族老人孩子们在院前屋后闲逛着。
昭苏大片紫苏地?王小宁摄
一只黑鸟在路边觅食,哟,欧乌鸫。不知是不是夜色让它壮了胆,这只欧乌鸫旁若无人只顾觅食。它蹦蹦跳跳前进,用爪子翻下地,再继续蹦蹦跳跳,又用爪子翻下地。夜色下,我拍到欧乌鸫的背影。
新疆昭苏村里的欧乌鸫?王小宁摄
和东部乌鸫以及青藏高原藏乌鸫两条腿迈开慢慢走气质截然不同!欧乌鸫欢快蹦跶着。
欧乌鸫蹦跶视频版权看水印
欧乌鸫为啥喜欢蹦蹦跳跳呢?带着这个问题,大雪纷飞的季节,我又闪了趟新疆,中国新记录侏鸬鹚的出现,让冬季去新疆观鸟的计划提前了。
如果说石河子郊外夏末色彩是黄绿色的,冬季的石河子大雪覆盖了山山水水,宛如白色纯净的童话世界,鸟儿们就在这个童话世界里住着。它们在雪地里怎么觅食?怎么御寒?怎么越冬呢?
石河子黄绿色的夏末?王小宁摄
石河子纯白色的冬季?王小宁摄
在玛纳斯河畔深一脚浅一脚踩着雪,钻进一片山林,忽然奇怪的鸣声响起,林子里飞出一只鸟,浑身黑乎乎的,欧乌鸫!原来欧乌鸫声音是这样的,跟东部乌鸫和藏乌鸫都不一样,短促的三声,比不上东部乌鸫的鸣叫婉转,也没有藏乌鸫的清脆。这是欧乌鸫的鸣叫call,并非繁殖季的鸣唱song。
而零下的温度,让鸟儿们个个换上厚实的羽绒服,变身圆滚滚炸毛版,蹲在电线上的欧乌鸫把腿缩进羽毛,这可是御寒的好姿势。
新疆石河子的欧乌鸫雌鸟?王小宁摄
接着在灌丛、树林、山间电线上越来越多的欧乌鸫出现了,原来欧乌鸫喜欢的生境和乌鸫、藏乌鸫不太一样,乌鸫、藏乌鸫已经非常适应靠近人类的城市,在各种绿地、田野地面都很容易就能见着它们,而欧乌鸫更喜欢山间树林、灌丛。
三种乌鸫分布图王小宁制作
欧乌鸫分布区的纬度比另外两种乌鸫更靠北,这也意味着欧乌鸫的冬季大雪冰封大地时间更久,这使得欧乌鸫在地面觅食虫子的机会比另外两种南方的乌鸫要少一些。在冬季,欧乌鸫必须依靠树上的种子、果子越冬,而在树上想大摇大摆迈腿潇洒走就比较困难了,蹦蹦跳跳是更适合它的行走策略。
处于不同的生境,三种乌鸫演化出适合各自的行走方式。我不由感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鸟。观鸟时间越久,越发现观鸟同时是在观察鸟儿和人类都依赖的自然环境,因此鸟类和动物们才成为监测环境的指标。
这也是吸引我一次又一次重返某种鸟儿的生境去观鸟的原因。关心我们的邻居鸟儿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也是在关心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对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观鸟是观自然,也是观社会。
而观察是爱的起源,因为观察,所以关心,因为关心,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