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蔚州方言词萃,不是蔚县人能听懂 [复制链接]

1#
阁儿上

“玉皇阁”俗称。“阁”字音“搞”。蔚县境内原有两座玉皇阁,县城的一座今尚在,另一座雄踞于西北部牤牛山之阳,极宏伟,半个世纪以前无端被毁。

三干河

即桑干河,主要流经阳原、涿鹿等邻县。从前,此河水深无桥,渡河不易,是蔚州人走向外部世界的第一道屏障,以至于“说给俺娘,我过了三干河啦”这样的口信儿要被郑重地传给倚门而望的亲人。“三干河里下豆面——汤宽”,至今仍是常用的歇后语。

口外

蔚县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边的外长城一个重要关口就是张家口。本地人把外长城以北概称口外,包括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及内蒙古地区,西口外指包头一带。

关南

蔚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蔚州南面的内长城有倒马关、紫荆关等关口。因而本地人把内长城以南概称为关南。

北坡

蔚县地形为东西走向狭长盆地,南北两边为山区,中间地带为平川,在平川与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称“坡”,居北者为“北坡”,居南者为“南坡”。本地方言,“北”字单用或作词头时,读阴平声,音“杯”;“东北”、“西北”两词中的“北”念上声。本条“坡”不儿化。

南蛮子

古代北方人称南方人为蛮子。蔚县地处北方,在历史上多次南北对峙中均属北方政权统辖之下,对南蛮子的敌视态度,可能与这种历史渊源有关。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南蛮子的故事。在老百姓心目中,“南蛮子”是一些身怀绝技、居心叵测,并会看风水找龙脉,预测未来的神秘人物。

谓重大的社会动荡。[例]跑~。

~土匪。(日寇侵蔚期间,北山一带土匪横行,抓人绑票,洗劫村庄,致使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猫~狗。(年7月,一贯道首窜入蔚县破坏社会治安,夜放“红火蛋儿”扰乱民心,散布坏人“变猫变狗入户致人昏颠”、“割雀蛋”,割妈妈”等谣言,一时造成路断人稀,居人并屋的大恐怖。)

酸香儿

某些昆虫的蛹。

猫性鹘

猫头鹰。体大居山洞者为(chi)。本地人称猫性鹘(hu);体小者常居村边,为鸺鹠(xiuliu),本地人称“呱呱油子”或“秃子叫”。两者同属异种,统称猫头鹰。鹘,一种猛禽。

呱呱油子

猫头鹰之一种,身小而眼圆大,有毛角如两耳,常居村边。民间以其叫声好像“呱呱呱呱~~油!”称其为“呱呱油子”,又称“秃子叫”,通称“夜猫子”。以鼠类为食,有益于农业和生态环境。但其叫声瘆人,又是在夜间,民间认为是不祥之声,因而移恶于这种益鸟,应予以纠正。

石鸡子撂蛋

石鸡子是山区常见的一种鸟,善跑,不能高飞。有关它撂(下)蛋的话头有两种含义:第一,石鸡子下蛋没有固定的地点,随处乱下;第二,石鸡子下蛋以后,会大声“咯咯”地叫一阵,常常令路人突然大吃一惊。因此人们常讥刺别人放东西没有次序或突然大声发笑,为“石鸡子撂了蛋啦”。

大头黄鸡子

一种鸟,头部较大,毛羽呈黄色。民间传说,此鸟不会做窝,常把喜鹊的窝据为己有;而它夺人之巢的手段不过是在喜鹊筑好的窝里拉一泡屎而已,因其屎奇臭无比,致使喜鹊避之唯恐不及,只好另筑新巢而去。故本地有歇后语云:“大头黄鸡子,凭??哩。”

草鸡

①母鸡。草,雌性的。草鸡的引申义为“失败”或“自认失败”。[例]大家一齐上手,三下五除二,可把那个歹徒打~了。②施展诡诈手段,在比赛或游戏中占便宜。[例]要耍好好耍,谁也不许~。

毛驴

驴,常见家畜,能驮,能拉,还可以骑乘,农村多有。会话中骂人“毛驴(或牲口)”,谓其人不知好歹,不懂事理。民间根据公驴(叫驴)在交配时不择对象,甚至可以与其生母(驴)交配这一点,认为毛驴是一种品格卑下,不懂伦理的牲口。

叫驴

未经阉割的雄性毛驴,一见到母驴便大声叫喝,故称叫驴。其叫声粗鄙刺耳,故民间把“发大锯,刷新锅,侉子说话,驴叫喝(喝,音“豁”)”并称“四大难听”。

生鹰

对老人不孝顺,对有恩者不报答。传说:一种鹰长大了就要把哺育它的母亲鹐瞎,致使母亲无法觅食而饿死。本条可能与此有关。[例]你说他?~!他舅舅供他上了五六年学,可他中专毕业会挣钱了,却不理他舅舅了。

蛇蟆蚩子

也叫“蛇蟆圪蚩子”,即蜥蜴,一种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细小鳞片,有四肢,尾巴细长,容易断。生活在草丛中,捕食昆虫和和其它小动物。蚩(chi),《说文》虫也。在本条中读上声。[例]二龙相斗,~遭殃。(谓两强相斗,弱者遭殃。)

米疸

染上黑穗病的高梁、黍子植株,穗头变成黑棒棒儿,外裹白皮儿,嫩时可食,叫“米疸”。因其中间粗两头细故称之为“大肚儿米疸”。[例]那女人肚大,人称大肚儿~。

甜杆儿

秋季收割时期,还没干枯的嫩玉米的茎杆,特别是根部附近的那一段,所含水分很多而且有甜味,可以像甘蔗那样剥皮嚼碎吮吸其甜水,故称“甜杆儿”。

羊角葱

将小葱(当年播种的葱)倒(移)栽,次年春天上市,就叫“羊角葱”,言其粗壮类羊角。乡间讹为“杨家葱”,误。〔例〕说了个东,道了个东,东面垒(栽)了二亩(子)葱。早起是葱炒菜,响午是菜炒葱。谁说我小子茶饭赖?顿顿离不了~。(民间快板词)

苤蓝叶

一种蔬菜。有人叫蔓菁叶,也有人戏称为“可怜叶”。[按]苤蓝与蔓茎是两种植物。苤蓝本地又称蔓菁莠子,与蔓菁相比,叶形相似,球茎呈圆形,较蔓菁的块根小得多。苤蓝以吃叶为主,而蔓茎则以收获块根为主。

倭瓜

又叫“葫芦”、“西葫芦”,一种常见蔬菜。秧蔓生或丛生,开黄色喇叭花,雌雄异花,多数品种需人工授粉(扣瓜、奶瓜)才能结实。果实细长,近圆筒形,表皮浅绿有暗纹。会话中因其多横卧地面而比喻嗜睡。[例]好睡觉?下辈子投生个~。[参考]《红楼梦》40回: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

谷穗稗

一种野草,茎叶很粗壮,穗大类谷,故名。与长在稻田里的“稗子”草无涉。因其名称发音极像“咕损败”,故多数人把它叫成了“咕损败”,其本名反而无人理会了。

粘惹子

一种一年生野草名,开浅蓝色小花,结球形瘦果。这种直径半厘米左右的小圆球浑身长满了带钩的细刺,秋天成熟时,人畜触及,即沾惹于身,故名。这是该植物传播种子的战略手段。会话中有时会说某小孩儿是粘惹子,即用此物为喻,言其惯会缠人,而且缠住就不放。

蒺藜尜儿

蒺藜的果实。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其果实有尖刺,称蒺藜尜儿,也叫蒺藜猴儿或蒺藜瓜儿,种子入药,有滋补作用。尜儿(gar),或称尜尜儿,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儿童玩具。

假蜡子

一种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浅水湿地中,又叫蒲草。其果穗成棒状,与蜡烛相似,故民间称之为“假蜡子”。其叶长条形,有韧性,可用来捆束物品,拧成草葽儿等。其根洗净晒干轧成面,曾是农民度荒的代食品。

龙须

一种多年生野草,主茎细长有韧性,可以用来栽扫帚。意“龙须面”之名亦缘形类此物而得。

青菅

一种田间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通称菅草。另有同类植物,叶子发白,本地人称白草。青菅、白草都是根极深,生命力极强,极难除尽的农田杂草。

药蘑菇

又名“马皮泡”,学名马勃,为马勃科真菌脱皮马勃的子实体。外观略呈球形,表皮灰色易碎,内部充满绒状褐色粉末,是一味止血良药。凡创伤出血者,以其粉末揞之,外用纱布包扎,血可立止,伤口复合快,而且不留疤痕。

臭茇蒿

一种野草名,枝叶类“米蒿”,但全草有特殊气味。茇(ba),草根。本地俗语有云“臭茇蒿还结香水琉琉儿哩”,其意为普通女人生了个优秀的孩子。

马莲

学名“马蔺(malin)”,又名马兰,野生的草木植物,属于鸢尾科鸢尾属。春季开淡蓝紫色花,形美可插瓶;长条形叶子健壮有弹性,可以捆东西,本地人做粽子即用马莲(叶)做捆扎物。

沙蓬菜

沙蓬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幼苗的嫩叶肉质多汁,小鸡爱吃,俗称“小鸡菜”。以后逐渐长高,茎杆变粗,叶缘变成尖齿状,全草蓬乱,称“沙蓬菜”。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断离主根,全株呈球形,随风飞转于田野中。唐朝李商隐《无题》诗有句云:“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即指“沙蓬”。今会话中常用“沙蓬菜”讥人头发蓬乱。

糟子糕

蛋糕。《北平风俗类征》云,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本地人口耳相授,讹为“草籽糕”,非。

毛糕

谓黍子糕。毛者,带皮之谓也。黍子带皮磨成面做的糕,称“毛糕”是合理的。黍子去皮即成黄米,黄米面做成的糕叫做黄糕。民间据此称黍子糕为“黄糕的老子”。黍子糕过去曾是蔚县人的主食之一,所以“毛糕”也是周边外县人对蔚县人的蔑称。但蔚县人只是在很少的场合用到“毛糕”这个词,如称自己的语音为“毛糕调儿”等。

八大碗

本地传统的宴席菜肴,共有八碗热菜,各有名称:杂烩、大靠、扒肉条、虎皮丸子、豆腐丸子、清蒸丸子、龙眼丸子、红烧牛肉,总称“八大碗”,亦称“蔚州八碗”。

?

一种主食名,用玉米面、谷子面、黄豆面、红高粱面等做成饼状,蒸熟或者烙熟即成。根据面粉的不同,分别称做“棒儿?儿”(玉米面)、谷?儿、高梁?儿等。“?儿”亦可称“?子”。?,辞书标音yang,见《新部首大字典》页。本地人念如“羊”。

甜糊糊

本地风味小吃。黑枣去核,用开水泡软,捣烂去渣,再用开水泼熟,晾凉后成型。吃时佐以泡软的杏干,酸甜可口。

甜馍馍

本地清明时节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做法:把黄豆、小米、玉米、红高粱等粮食混合起来磨成面,加水和起来,捏成枕头一样的“馍”(每斤面一个),放入笼屉慢火“咝”。“咝”是做甜馍馍的专用术语,意思是把生馍在小火不断热气常腾的状态下,经四十小时左右的缓缓蒸腾,令其逐渐变甜,然后急火蒸熟。这样,做出来的馍,具有特殊的香味和甜味,冷吃更甜,故有“烧糕馏油糕,甜馍馍冷吃好。”的俗谚,大概是古代清明节不举火只吃冷食的习俗流传下来的食品。

灶火洼

灶下,锅台前,泛指厨房。〔例〕~来看老婆,各看各的好。(俗谚)

日头

太阳;阳光。[例]正晌午,~正毒。

云缝儿来的~门洞来的风,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谚语)

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由七种颜色组成,一般称为彩虹,本地口语称为虹(音“将”去声)。〔例〕东~雷,西~雨,南~过来发大水(谚语)

读如“哨”。①生火也叫“烧火”。[例]才刚儿了~了一炉子,这会儿暖和了。②云层染上了红色,即出现了红霞,叫“烧了”,“烧”在这里是动词。〔例〕早烧有雨晚烧晴,半夜来烧遣不到明。(谚语。遣,意思是等。)

种藏

种子。种子经精选精打,要单另妥善保藏,故曰“种藏”。[例]饿死老娘,不吃~。(格言)[按]播种时如果用普通粮食作种子,那就叫“耩上常行啦”“常行”表示这样的粮食籽粒不够“种藏”的标准,属于普通籽粒。

音nan。挖小坑点种。辞书标意an。[例]小满前后,~瓜点豆。(农谚)

抬头

把头扬起来。“抬头”是个平常的词,本地方言念“抬”如“呆”音,声母特殊。其他地方都念tai。[例]抬起头来。

打仰层(仰层,又称顶棚)的人,头老抬着,也挺累得慌。

四不能挨:~老婆低头汉,红皮儿萝贝紫皮蒜。(俗谚。走路经常抬头的女人和经常低头的男人,心眼儿多,交道难打;后两样东西太辣。故云“不能挨”。)

狼猫

公猫。母猫叫“咪(mi)猫”。谚语:狼猫咪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傍个儿

旁边。[例]黑鸡一窝,黄鸡一窝,黧麻鸡在~。(谚语。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输入文字

主动地跟人打招呼,套近乎,以期达到拉拢感情等目的。〔例〕~不是买卖,捆绑不成天夫妻。(格言)|盖小房不用愁,有人早就~哩。

得倚

得以享受赡养。倚,倚济,倚靠和接济。〔例〕早谷子吃米,早儿子~。(旧谚)

斯靠

互相依赖。斯,互相,在本条中读如“四”。[例]人多~龙多旱,老婆多了不做饭。(俗谚)

挨拐

吃亏。〔例〕吃屈~赐福哩。(谚语,意谓眼前吃点亏不要紧,终究会有好处降临。“吃屈”即吃亏。)

畅快

对别人的不顺、不幸,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显出某种快意.“快”字变读如“愧”。[例]气恼他家富贵,~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古谚)

滟水

早春天气刚刚变暖,结冰的河面上有时会有融冰形成的水流,白天作水流动,晚上又会结成冰。这种河面结冰初融浮于冰上之水,就是滟水。滟,潋滟(lianyan),水流荡漾、波光闪耀貌,本条借用之。[例]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滟来滟准来。(此为本地谚语)

“圪”在本方言系统中是个词头,无义,口语实际发音[kω丶Ι],以下各条都是;韵母为[ω]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普通话中没有。“圪”一般辞书标音ge。

圪粉儿

常常重叠为“圪纷儿圪纷儿的”,表示心里特别烦或特别厌。纷,杂而乱。[例]想起这件事儿,心里麻烦得就~~的啦。

看见他那份长相,就隐得心上~~的。(隐,厌恶)

圪吃

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一般指在背后议论别人的行为。[例]他俩在一起~~地也不是说啥哩。

俩人一有机会就~去啦,也不是~啥哩。

圪夹

夹。通常指用胳膊或两腿夹持。[例]~着尾巴跑了。

猪八戒~草纸,假装秀才哩。

圪捻

像灯捻一样细而不长,引申为很少一点儿。如说“剩下一圪捻糕,没吃完”。用于詈语,指人,如说“憸(xian)圪捻”等于说“憸灯儿”、“憸货”等。

圪咧子

量词,称说人或动物排出的圆柱状粪便(有人称为“屎橛子”)。[例]这是啥东西,黑呼呼的,我还当是一~??哩。

你也屙(方音念如"窝")得~粗,不怕砸断茅厕档子。(讥人说大话。)

圪溜

不直,不规则弯曲。[例]铁锨把~了。

去他们家~拐弯的,挺难寻。

圪闹

肠胃感到难受,微疼想吐。[例]新剜的山药吃多了~得慌。

圪筋

食物坚韧难嚼,引申为不爽快。[例]豆腐干~~地越嚼越香。

那人~~地,半天不表态。

圪蹴

蹲。[例]知道他不讲信用就不能借给他,钱这东西撒手不由己。要是借上你的不还你,你还能跳到他眼里~着去。

背背儿

旧时儿童游戏之一,互相背着走过一定距离。也可以背靠背递相背起再放下,一边做动作,一边嘴里念叨童谣以掌握节奏。所念童谣的前几句是:“烧酒,黄酒,四盘子菜,炒羊肉……”

捻捻转儿

一种儿童玩具,旋木而成。其形为倒圆锥体,底面朝上,中心处有小孔,连一支小木棍儿,捏住木棍儿用力一捻,顺势将那圆锥尖端放在一个平面上,任其自由转动。若平面光滑平整,转动会持续很长时间。

赶牛儿

一种儿童游戏,或称“放牛”,通称“打陀螺”。被称为“牛儿”的东西,一般用砖头磨成,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体,尖端着地,以手旋其转动起来,然后顺势用鞭子(或柔软的树枝等)连续向那转动的“牛儿”抽去。“牛儿”便不停地转动下去。冰上赶牛儿,效果更好。

琉璃圪嘣儿

一种儿童玩具,用极薄的玻璃做成,有长嘴,轻吸会发出清脆的圪嘣声;但用力不当极易吹破。常用以比喻易损之物。[例]你这是~,怕挨破了?

~还吹三道街六道巷哩,看看就坏了?小气的![按]本条也有人说成“琉琉圪嘣儿”,非。琉璃,就是玻璃,山区至今尚有人把玻璃瓶称为“琉璃瓶子”。玻璃在古代刚传入中国时正式的名字就是琉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就记载了大月氏人在京师铸“五色琉璃”之事,云“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踢毛儿

踢毽子,一种体育活动。踢毛儿的花样很多,按完成某个(套)动作的“个儿”数较输赢。有个歇后语道:“瞎子踢毛儿—没一个儿。”日常会话中由此凝缩成一句俏皮话,用“踢了毛啦”代替“没一个儿”,即连一个也没有。[例]这个学校今年高考又踢了毛儿啦。

翻卧蛋

一种儿童游戏:把一个细线绳结成的套儿对称地套在双手的手指上,构成某个花样儿;另一个人用一定手法将这个花样“买”过去变成另一花样儿;如此交替买来买去,不断变换花样儿,饶有兴味。

所有词条均摘选自《蔚州方言词萃》(杨佐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黄金广告位

点击“阅读原文”

从蔚县出发: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