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彩视界与学海漫步ldquo [复制链接]

1#

“丝路之春”当代名师大讲堂

小学语文苏派名师与陕甘晋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

《精彩视界》

《学海漫步》

聚焦生成发展的课堂教学,精彩回顾,佳期难忘

从理解到习得——和美课堂听课有感

今日,我有幸参加“丝路之春”当代名师大讲堂,有幸听到苏派名师与陕、甘、晋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受益良多。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能让人如沐春风。他在课堂上态度谦和,声音不大,微微弓着背,身子总是向前倾着,温婉中透着睿智,既老成持重,又不失幽默风趣。今天,薛老师讲授的是四年级阅读课《珍珠鸟》。这是一堂精心预设但又看不出一点预设、充满艺术又不露艺术痕迹的课。薛老师教学风格一贯朴实,课上的指导了无痕迹,让孩子全心投入,学有所得,创造出师生互通共融的美好境界。

阅读的第一关是“认得字”,字词学习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解决字词关,对阅读已不成障碍,老师便依学定教,只学“骥、雏”,这样的教学调整不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真正做到“只教不懂的,已懂的不教”。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研读文本,推敲表达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感悟理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真正习得语言。薛老师始终“盯”着语言文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家与常人养鸟的不同之处,理解体会鸟儿对人的依赖。

薛老师在他的《教学生用语言》博文中说道“言语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言语实践中‘练’出来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创设适宜学生的言语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学得’与‘习得’的双重转化中,生长言语能力。”薛法根老师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从理解字词到感悟句段,复述文本,步步为营,扎实推进,领会课文“时间线、距离线、胆量线、信赖线”的表达方法,收效甚佳!

课堂上,孩子们与薛法根老师由当初的陌生,渐渐变得亲近起来,直到课后的依依不舍,我深深体会到大师匠心与用心。这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老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在这和谐中进行。

郝蓉蓉老师教学的是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郝老师在执教本课有以下亮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读中感悟,引发情感共鸣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战争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引起学生对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的了解,入情入境生情。教师用朗读渲染气氛,让每一个人感受到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充满了无比的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引读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二、将语文与生活结合,拓展思维,指导写作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尤其是在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书写自己内心对和平的期盼,以及续写诗歌环节,更是有一种雪中送的感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讲在当讲处,练在当练处”。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春语,贵如油;春语,润无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杨敏老师撰写

别样春意

———“丝路之春”名师大讲堂听课有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如丝的细雨,为古城长安凭添了几分江南的绿意,伴着略感凉意的微风,我和同行们来到了另一个春的世界——“丝路之春”名师大讲堂,一起感受名师带来别样春意。

今天上午展示的两堂课,是低年级部编教材的研讨观摩课。不论是山西小语名家李小燕老师的古诗《静夜思》教学,还是西安本土新秀薛锦锦的童话《大象的耳朵》教学,你都能感受到清新、自然的小语之风扑面而来。

教学中,李老师把识字写字巧妙地学融入到诗题解读、化解到古诗诵读中,三次有坡度的词语认读让学认得有趣,识得扎实;整节课,李老师没有过度的渲染,也没有太多的铺垫,有的只是亲切和蔼的教学语言和幽默睿智的教学艺术,正是这份俯下身子的关怀,才让一年级的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情,传统文化的美;而薛老师则把识字写字编排在读句品句中,多次运用人物对话为学生识字解词架起了高效通道。年轻温婉的薛老师用动听的朗读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开启了想象大门。

纵观两位名师的课,或许少了几分期待中的精彩,或许没有想象中的热闹,但正是这份平实和朴素,才是润泽学生语言本能的春雨;也有这样只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才是激活孩子求知欲的春风。如今,身处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各种语文教育流派“粉墨登场”,繁花似锦的美丽不免会让人迷茫。我想今天的”丝路之春”名师大讲堂让我感受到小语的春天还有别样的美丽。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学习结束了,翻开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回味名师如沐春风的话语,让从心儿吹出的风一页页翻开,又一页页合上,或许这些“遥思片想”有些杂乱,但总有打动心灵的东西。此时,雨依旧飘洒着,耳畔依稀响起幼竹拔节的声音,那是课堂中孩子们成长的声音,但我更清楚地听到了春草破土的呢喃,那是来自内心真实的呼唤。不禁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丝路之春”,犹如春雨,润物无声;“丝路之春”,犹如春风,煦暖无痕,最是一年春好处,语意诗情满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王小萍老师撰写

“丝路之春”当代名师大讲堂

小学语文苏派名师与陕甘晋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

学海漫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