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七彩文鸟,也被称为五彩文鸟、胡锦鸟,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美丽鸟类。它身披七彩羽毛,活泼灵动,是广泛被大家喜欢的观赏鸟。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爱好者饲养和繁殖七彩文鸟。七彩文鸟于年由英国鸟类学家乔治·古尔德(JohnGould)在澳大利亚北部首次发现并记录下来。由于大量的捕猎以及人类活动的侵扰,目前野生七彩文鸟在原产地澳大利亚已经非常稀少,据估计数量不超过只。因此,七彩文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NT)。并且,从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已经禁止七彩文鸟的出口贸易。在生物学上,七彩文鸟属于梅花雀科,鹦雀属。从头到尾,长度约12-15厘米,体重约14-17克。野生七彩文鸟的背色以绿色为主,也曾经发现有金色背野生七彩文鸟,但数量十分稀少。雄性的背色鲜艳,而雌性背色相对暗淡一些。七彩文鸟的头部颜色经常为黑色、红色和桔黄色。在野外,黑色头的鸟数量最多,大概占到总量的70%。红色头次之占约30%,桔黄色头极为稀少,占比不超过1‰。七彩文鸟的胸部的颜色也有3种,紫色、淡紫色和白色。紫色胸的七彩文鸟最为常见。雄鸟胸部紫色十分艳丽,雌鸟的紫色相对浅一些。而白胸则显得十分干净高雅。淡紫色胸的七彩文鸟相对稀少,而且很多初学者很容易将紫色胸雌鸟错认为是淡紫色胸七彩文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淡紫色胸的雄鸟的胸和腹部的分界线十分清晰,而雌鸟胸部和腹部的分界线不清晰,有类似过渡色的感觉。无论什么样的背色和胸色,雌雄七彩文鸟的腹部都是黄色的。在绿背七彩文鸟的头和背部之间,雌雄鸟都有一个如松石蓝绚烂的蓝色脖环。而在蓝色脖环和头色之间还有一圈同时与下巴相连接的黑色细环。嘴尖的颜色通常为红色(双黄头基因的黑头七彩的嘴尖颜色为黄色),而在雌鸟进入发情期后,其嘴尖颜色会明显发黑发暗。整体而言,雄性七彩文鸟的颜色更鲜艳夺目,而雌性则颜色暗淡一些。雄鸟的尾羽有一根长长的燕尾。一般我们管绿背紫胸的七彩文鸟称之为"普彩",绿背白胸的七彩文鸟称之为"高彩"。通过人工繁殖基因筛选,七彩文鸟的背色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变化。在国内常见的背色除了野外能见到的绿色和金色外,还出现了浅绿色、蓝色、浅蓝色、银色一共6种变化。而由于色素的缺失,蓝背、浅蓝背、银背的七彩文鸟身上通常是红色、黄色、黑色的部位都会发生一些颜色的改变。例如红色变成赭石色、黄色变成褐色、黑色变成浅灰或白色。在国外,除了刚刚提到的6种背色变化外,还出现过澳洲黄(AustralianYellow)、欧洲黄(EuropeanYellow)、肉桂色(cinnamon)、黄化(lutino)、白化(albino)等等其他背色。七彩文鸟幼鸟的颜色与成年鸟的颜色差异很大。以绿背幼鸟为例,幼鸟的头、颈、身体两侧部位呈灰色,翅膀以及尾部的颜色呈橄榄绿色,腹部呈淡棕色,嘴部是黑褐色,腿和脚是棕色。而刚出壳的雏鸟,全身无毛,皮肤呈粉色。在嘴角有蓝色和黄色的颊珠。有人说颊珠能够发出荧光,让亲鸟能在黑暗的鸟巢中看到雏鸟。但科学研究证明,这些颊珠根本不会自己发光,顶多能够反射一些自然光。但无论如何,这都很神奇。颊珠将会在雏鸟进入幼鸟期后消失。雏鸟在出壳12天左右开始长出羽毛,并且在40天左右长出飞羽。从3个月开始换羽,换羽期比较长,一般4-6个月,有的甚至能够到9个月。雏鸟经过换羽期后,就变成跟它爸爸妈妈一样美丽的成年七彩文鸟了。成群活动,营巢于灌丛上或树洞中,以羽毛、软草及树皮等筑巢,呈壶状。喜干不喜湿,喜高温,在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安静,甚至不影响产蛋。以植物种子、嫩芽、果实和昆虫等为食。野生七彩文鸟栖息于开阔的森林、草地边缘和村落、农田附近。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现已成为人工饲养的观赏鸟,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大陆上的品种主要有绿身粉胸黄头型和绿身粉胸红头型或者黑头型。繁殖期为12~4月。繁殖行为很像禾雀类。雄鸟发情期筑巢,有驭雌能力,交配之前有频率较高的跳抓栖杠行为。配对后雌鸟便可产蛋,每窝产4~6枚,产3枚后便开始入孵。大约经过16天左右的孵化,雏鸟便破壳而出。雏鸟嘴角排有带颜色的珠斑,珠斑一旦消失将意味着进入幼鸟阶段并开始独立生活。幼鸟体长与双亲不相上下,但体质很弱。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宠物鸟,但在原产地澳大利亚是濒危物种,据统计现存野生数量不足2,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