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孩坐车顶逛野生动物园,评论区百万网友骂 [复制链接]

1#

商务合作:cang欢迎阅读暖心爸妈第期推送每晚18点更新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令人无语的新闻。

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区内,一辆私家车正开着天窗。

只见一名女孩将身子探出,坐在车顶上游览动物园。

车子的旁边就立着一个“请勿下车”的警示语标牌,可在这家人的眼里,却形同虚设。

消息一出,立马引来上百万网友围观。

大家纷纷指责女孩的父母,不顾孩子的生命安危,让孩子做出这样无视规则的举动,简直是让孩子在用自己的生命“作”死。

是啊!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的那一起“老虎咬人事件”,如今想起来,还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年7月23日,32岁的女游客赵某中途下车,被老虎拖走,她的母亲周某下车去追,也被老虎咬住,最终造成了一死一重伤的惨烈后果。

而这个中途下车的游客,明明在入园前签订过相关责任书,其中明确规定:自驾入园要锁好车门窗,严禁下车。

同样是野生动物园,虽然这次经核查后,是在远观区,但明明有前车之鉴,血的教训,却依然不管不顾,任由孩子坐在天窗外的车顶四处张望,其实就是父母对规则的熟视无睹。

就像有位网友说的:

“别说是在野生动物园,就是普通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不能将身体探出车窗或者天窗外,更何况是坐在车顶上,这已经算违法了。”

为人父母,需时刻谨记:

规则是约束,更是保护!漠视规则,就是在拿孩子的生命开玩笑。

规则之内是疼爱,规则之外是伤害。

规则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伞

知乎上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高赞回答说:因为规则是用来保护生命的一道最终防线。

一针见血。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新闻。

五个少年,结伴到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漂流,到达终点之后,其中两名少年脱去救生衣,擅自下水游泳,最后都不幸溺亡。

这两名遇难的少年,都只有18岁。

只因一个心存侥幸的举动,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消逝,两个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破碎。

而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

“不遵守规则,付出了最惨痛的生命的代价!”

18岁,明明还有无限的可能和无比美好的未来,却因为漠视规则,永远画上了休止符。

还有,8月18日,广东佛山,12名自驾游的旅友,擅自进入英德市横石塘镇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内游玩,甚至还在保护区的河里游泳。

谁曾想,突然遇到山洪暴发,其中七人因为避险不及被洪水冲走。

最后,造成3人溺亡的惨痛教训。

而死去的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是一个刚3岁的孩子而已。

评论区中,无数网友为这个尚懵懂无知的孩子惋惜悲痛,可再多的悔不当初和遗憾,也无法挽回这个弱小无辜的生命。

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跟着一起丧命,这就是不遵守规则最惨痛的代价。

一次次教训,给身为父母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规则就是这样,遵守它平安无事,一旦不遵守,说不定哪天意外就来了。

不禁想起,前两天亲眼所见的惊险一幕:

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刚亮起,一位妈妈却骑着电动车,想要带着孩子闯过路口。

正巧这时,旁边的一位老人急忙大喊:

“红灯!红灯!有车!”

当妈妈在老人的呼喊声中停下来的时候,一辆汽车突然从母女俩面前,飞驰而过。

好险!

你看,规则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关键时刻能救命。

遵守规则,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而关于规则感的建立,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养孩子,拼的是父母的规则感

什么是规则?

在家里,规则是家规;

在学校,规则是校规;

在社会中,规则是法律。

既定的规则,永远不能逃避,更不能破坏。

不禁想起前不久的一则新闻。

广东佛山一家商场里,7岁的小女孩曾在一家玩具店偷拿过玩具,再次路过时,她被店员认出,并且当场截获。

然而,不管店员怎么询问,小女孩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偷了东西。

小女孩的妈妈,在接到店员的电话后立刻赶来商场,百般询问,孩子依然不肯松口承认。

情急之下,妈妈毅然决然报了警。

在警察的询问下,小女孩终于承认,自己曾经偷拿了店里的几个扭蛋。

小女孩看到玩具很漂亮,但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于是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

之后,小女孩当着警察和妈妈的面,再三保证,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以后绝不再犯。

妈妈也按照商品原价,赔偿了玩具店的损失。

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我看到了一位妈妈,对于规则感的守护。

孩子的世界很小,是非观和规则感也并非与生俱来。

只有父母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规则教育课。

闺蜜阿凉有个8岁的儿子小町,也是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熊孩子”。

刚上一年级的小町,经常会跟同学打打闹闹,身为男孩子的他,更是经常以“武力”解决问题。

有一次,小町把同桌给打得流鼻血了,无奈之下,老师请了双方家长来协商处理问题。

当着老师的面,闺蜜给小町同桌的父母道了歉,并且赔偿了医药费。

可背地里看到小町闷闷不乐,却又偷偷安慰他说:“没关系,男孩子就应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欺负。”

有了妈妈的撑腰,久而久之,小町就成为了让老师头疼的头号捣蛋分子,专门以欺负同学为乐。

前不久,“混世魔王”小町终于踢到了铁板,在一次打架中受了伤,医院。

等到阿凉意识到想要矫正孩子的坏习惯时,孩子早就不听她的管教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这一节目中表示: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漫漫一生,我们无法时时护孩子周全,却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穿上规则的“盔甲”,这才是他行走世间最好的保护伞。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讲规则的孩子

想起早些时候,看到过的一个寓言小故事:

夜晚,帐篷外寒风呼啸,一位阿拉伯人正在帐篷中取暖。

一会儿,门帘轻轻地撩起来了,原来是他的那头骆驼,它在外面朝帐篷里看了看。

阿拉伯人轻声问它:你有什么事吗?

骆驼说:主人啊,外面太冷,我冻得受不了,想把头伸到帐篷里暖和暖和,可以吗?

仁慈的阿拉伯人说:没问题。

骆驼就把它的头伸到帐篷里来了。没多久,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

阿拉伯人又同意了。

于是,接下来就是骆驼的前腿、整个身体、后腿,直到小小的帐篷,一步一步被高大的骆驼占满。

最后,可怜的阿拉伯人自己却被挤到了帐篷外面。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时候家长扮演的就是阿拉伯人的角色。

本来定好的规矩,却因为孩子的祈求或是讲条件,而一步步退让,直到最后形同虚设。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是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的父母,也养不出遵守规则的孩子。”

的确。

只有我们自己严格遵守规则,将规则意识从小种植在孩子的心田,严格执行,才能养出一个具有规则感的孩子来。

关于孩子的“规则感”教育,我们其实可以这样做:

01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并且和孩子一起遵守

我们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开始,尊重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的意见,并且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

比如:睡前刷了牙不能吃零食;吃饭前要洗手;过马路不能闯红灯;上课不能迟到等等。

并且,我们要提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遵守这项规则,不遵守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让每一条规则都有明确的界限,孩子才会一点一点将规则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天,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02帮助孩子理解规则,胜过权威式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的《给孩子立规矩》中指出:“管教孩子时,应该给他确立规则的公平性,而不是权威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走进一个误区:孩子有怕的人,才能服管教。

实际上,这种建立在“对权威服从”基础上的教育,看似短期会有效,但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最有效,对孩子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动用他内心的力量,例如“同理心”,来建立规则感。

有的时候,孩子知道规则是什么,但是不愿意遵守,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规则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电影院不能喧哗吵闹,我们就可以跟他说:

“如果你在看最爱的动画片,妈妈老是跟你说话打断你,你会不会不开心呢?”

等他思考过后,学会了用自身的感受去理解规则,就会变得更愿意尝试去遵守。

教育是一场家庭的修行,孩子修行成为更优秀的孩子,父母修行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规则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尊重规则的孩子不一定优秀,但漠视规则的孩子一定优秀不了。

▍来源:智读大叔,智叔,8岁女儿老父亲一枚,喜欢以不一样的视角聊社会新闻、情感婚姻、家庭教育。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如果你只喜欢有趣有料的内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