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左权绿有力支撑了左权蓝。左权是全省首家县级单位实施清漳河全流域治理,是全面启动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获批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百里太行画廊成为省级重点项目……左权生态环境的优势和潜力得到了不断积蓄,不断彰显,不断释放。随着清漳河全流域治理、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麻田湿地公园以及特色水景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鸟类将选择左权,落户左权。
银喉长尾山雀(yínhóuchánɡwěishānquè)
别称:洋红儿(北名)、十姐妹、十姊妹(南名)、团子、银颏山雀
分类: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长尾山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0.8~13.1厘米。该鸟头顶羽毛较丰满且甚发达,体羽蓬松呈绒毛状,头顶、背部、两翼和尾羽呈现黑色或灰色,下体纯白或淡灰棕色,部分喉部具暗灰色块斑,尾羽长度多超过头体长。
生活习性: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群居或常与其他雀类混居,以昆虫及植物种子等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9月9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山鹛(shānméi)
别 称:山莺、华北山莺、北京山鹛、小背串、长尾巴狼
分 类:属于雀形目莺鹛科山鹛属。
形态特征:尾尤其长,体长可达18厘米左右,上体以灰色为基色,头、颊、背、翅均为灰色中夹带纵向褐色斑纹,头部具淡色眉纹,但并不明显。
生活习性: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山坡和平原疏林灌木与草丛中,尤其喜欢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低矮树木和灌木丛。性活泼,常单独活动,主要以象甲、金龟甲等昆虫为食,也吃幼虫、虫卵和其他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较为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9月1日,拍摄地址左权县辽阳镇松凹梁村
棕头鸦雀(zōnɡtóuyāquè)
别 称:黄腾鸟、黄豆鸟、天煞星
分 类:属于雀形目莺鹛科鸦雀属。
形态特征:全长约12厘米。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常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主要以甲虫、象甲、松毛虫卵、蝽象、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0月22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山噪鹛(shānzàoméi)
别 称:山画眉
分 类:属于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25厘米,体重约55克。全身黑褐色,上体、下体灰砂褐色或暗灰褐色,无显著花纹。嘴稍向下曲,鼻孔完全被须羽掩盖,嘴在鼻孔处的厚度与其宽度几乎相等。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斜坡上的灌丛中。经常成对活动,善于地面刨食。夏季吃昆虫,辅以少量植物种子、果实;冬季则以植物种子为主。
保护等级: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2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
黑头?(hēitóushī)别 称:松树儿、贴树皮、桦木炭儿分 类:属于雀形目?科?属。形态特征:体长约11厘米。具白色眉纹和细细的黑色过眼纹。雄鸟顶冠黑色,雌鸟新羽的顶冠灰色。上体余部淡紫灰色。喉及脸侧偏白,下体余部灰黄或黄褐色。似滇?但眼纹较窄而后端不散开,下体色重。生活习性:繁殖于高海拔地区的群体会进行垂直迁徙。主要栖息于松林和云杉林。常成对活动。鸣叫为急促而连续的哨音。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0月22日,拍摄地址左权县石佛寺鹪鹩(jiāoliáo)别 称:巧妇、山蝈蝈儿分 类:属于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形态特征:鹪鹩体长约10厘米;嘴长适中,稍弯曲,先端无缺刻;鼻孔增加内链部分或全部被有鼻膜。翅短圆。尾短小而柔软,尾羽12枚,尾较狭窄而柔软。跗蹠前缘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体羽棕褐或呈褐色,具众多的黑褐色横斑及部分浅色点斑。生活习性: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得很高。歌声嘹亮。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而雏鸟主要喂食蝗虫、蟋蟀、毛毛虫。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2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褐河乌(hèhéwū)别 称:水乌鸦、小水乌鸦分 类:属于雀形目河乌科河乌属。形态特征:全长约21厘米。全身体羽深褐色,尾较短。嘴黑色,脚铅灰色。体羽较短而稠密。跗蹠长而强,前缘具靴状鳞。趾、爪均较强。生活习性:栖息于山涧河谷溪流露出的岩石上,飞行时常沿溪流,贴近水面飞行。以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一些植物叶子和种子。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25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西河头村灰椋鸟(huīliánɡniǎo)别 称:高粱头、竹雀、假画眉、哈拉燕分 类:属于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形态特征: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较为普遍。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27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赤颈鸫(chìjǐnɡdōnɡ)别 称:红脖鸫、红脖子穿草鸫分 类: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形态特征:全长约25厘米。雄鸟上体灰褐色,眉纹、颈侧、喉及胸红褐色,翼灰褐,中央尾羽灰褐,外侧尾羽灰褐色。腹至臀白色。雌鸟似雄鸟,但栗红色部分较浅且喉部具黑色纵纹。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坡草地或丘陵疏林、平原灌丛中。成松散的群体活动,有时与其他鸫类混合。在地面时作并足长跳。取食昆虫、小动物及草籽和浆果。左权寻迹:在左权为旅鸟,在春、秋两季迁徙时作短暂停留。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3月29日,拍摄 称:百舌、反舌、中国黑鸫、黑鸫、乌鸪
分 类: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
形态特征:体长21~29.6厘米,体重55~克。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7月4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马厩村
北红尾鸲(běihónɡwěiqú)
别 称:灰顶茶鸲、红尾溜、红火燕儿、红裙裙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
形态特征: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2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白眉姬鹟(báiméijīwēng)
别 称:黄腰姬鹟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
形态特征:体长11~14厘米。雄鸟上体大部黑色,眉纹白色,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腰鲜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下体鲜黄色。雌鸟上体大部橄榄绿色。腰鲜黄色,翅上亦具白斑。下体淡黄绿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食物主要有天牛科、拟天牛科成虫及叩头虫、瓢虫、象甲、金花虫等鞘翅目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14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绿背姬鹟(lǜbèijīwēnɡ)
别 称:中华姬鹟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
形态特征:体长11.7~13.7厘米,体重11~13.5克。是一种体型小、羽毛主要为黑色及黄色的鹟类。雄鸟上体及背部绿色,腰黄,翼具白色块斑,具黄色眉纹,下体多为橘黄色。雌鸟上体橄榄灰,尾棕色,下体浅褐沾黄。与白眉姬鹟的区别在腰无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脚铅蓝色或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海拔高度可达米左右。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层枝叶间活动,从树的顶层及树间捕食昆虫,也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马厩村
红胁蓝尾鸲(hónɡxiélánwěiqú)
别 称: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鸲属。
形态特征: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
生活习性: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泡沫蝉、尺镬、金花虫、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0月15日,拍摄地址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
黑喉石鵖(hēihóushíbī)
别 称:谷尾鸟、石栖鸟、野翁、野鸲、黑喉鸲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石鵖属。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草地、沼泽、田间灌丛、旷野以及湖泊与河流沿岸附近灌丛草地。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9月2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红尾水鸲(hónɡwěishuǐqú)
别 称:蓝石青儿、溪红尾鸲、溪鸲燕、铅色水翁、铅色翁、石燕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水鸲属。
形态特征: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缘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纯白,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
生活习性:活动于山泉溪涧中或山区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边的岩石间、溪流附近的建筑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较为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8月29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北灰鹟(běihuīwēng)
别 称:亚洲褐鹟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鹟科鹟属。
形态特征:体长10.3~14.3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灰褐色鹟。上体灰褐,下体偏白,胸侧及两胁褐灰,眼圈白色,冬季眼先偏白色。嘴比乌鹟或棕尾褐鹟长且无半颈环。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其是山地溪流沿岸的混交林和针叶林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9月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小太平鸟(xiǎotàipínɡniǎo)
别 称:十二红、绯连雀、朱连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太平鸟科太平鸟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6厘米。尾端绯红色显著,与太平鸟的区别在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臀绯红。次级飞羽端部无蜡样附着,但羽尖绯红。缺少黄色翼带。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中。常数十只或数百只聚集成群。性情活跃,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秋、冬季所见的食物有卫矛、鼠李,兼食少量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旅鸟,在春、秋两季迁徙时作短暂停留。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14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西河头村
棕眉山岩鹨(zōnɡméishānyánliù)
别 称:铃铛眉子、西伯利亚岩鹨
分 类:属于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
形态特征:体型略小(15厘米)的褐色斑驳的岩鹨。头部图纹醒目,头顶及头侧近黑,余部赭黄。眉纹及喉橙皮黄色而有别于褐岩鹨。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暗黄。
生活习性:藏隐于森林及灌丛的林下植被。喜食谷子、苏子,不太爱吃虫,不太爱洗澡。
保护等级: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2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
山麻雀(shānmáquè)
别 称:红雀、赭麻雀、黄雀、山只只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麻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栗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棕色或淡灰白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黄。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地区,也见于海拔~米的各林带间。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2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树麻雀(shùmáquè)
别 称:麻雀、欧亚树麻雀、霍雀、瓦雀、嘉宾、硫雀、家雀、老家贼、只只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麻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3~1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食性较杂,
生活习性: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乎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7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三家村
白鹡鸰(báijílíng)
别称: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点水雀、张飞鸟
分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形态特征: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羽为黑白二色。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黄鹡鸰(huánɡjílíng)
别 称:东方黄鹡鸰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和山鹡鸰差不多,体长15~18厘米。头顶蓝灰色或暗色。上体橄榄绿色或灰色,具白色、黄色或黄白色眉纹。飞羽黑褐色,具两道白色或黄白色横斑。尾黑褐色,最外侧两对尾羽大都白色。下体黄色。喜稻田、沼泽边缘及草地。
生活习性:主要以昆虫为食,多在地上捕食,有时亦见在空中飞行捕食。食物种类主要有蚁、蚋、浮尘子以及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21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灰鹡鸰(huījílíng)
别 称:黄腹灰鹡鸰、黄鸰、灰鸰、马兰花儿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9厘米。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
生活习性:体型较纤细。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5月11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西河头村
山鹡鸰(shānjílíng)
别 称:林鹡鸰、刮刮油、树鹡鸰、横花牛屎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山鹡鸰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7厘米,主要羽色为褐色及黑白色。头部和上体橄榄褐色,眉纹白色,从嘴基直达耳羽上方,下体白色,胸部具有两道黑色横斑纹,下面的横斑纹有时不连续。单独或成对在开阔森林地面穿行。在林间捕食,
生活习性:主要以昆虫为食,常见的有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的昆虫。此外也吃蜗牛、蛞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2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黄腹鹨(huánɡfùliù)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3月2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水鹨(shuǐliù)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7厘米,翼展23~28厘米,寿命9年。是体羽偏灰色而具纵纹的鹨。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3月30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树鹨(shùliù)
别 称:木鹨、麦加蓝儿、树鲁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
形态特征:体长15~16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在海拔米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多在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在冬季兼吃些杂草种子等植物性的食物。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9月8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村
黄雀(huánɡquè)
别 称:黄鸟、金雀、芦花黄雀、黄巧儿
分 类:属于雀形目燕雀科金翅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0.6~12.2厘米,体重9.5~16克。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上体赤绿色具暗色纵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
生活习性: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1月26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金翅雀(jīnchìquè)
别 称: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19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黑尾蜡嘴雀(hēiwěilàzuǐquè)
别 称:蜡嘴、小桑嘴、哨花子、铜嘴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蜡嘴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初级覆羽和外侧飞羽具白色端斑。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河谷、果园、城市公园以及农田地边和庭院中的树上。鸣声高亢,悠扬而婉转,很远即能听到。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28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村
锡嘴雀(xīzuǐquè)
别 称:老西子、老醯儿、铁嘴蜡子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锡嘴雀属。
形态特征:全长18厘米,头顶棕褐,头侧及腰和尾上覆羽等较淡。后颈灰色,翕和下背微褐。翅上的内侧覆羽白,形成宽阔白色带斑。外侧覆羽及飞羽黑色,后者先端具紫色和蓝绿色光辉,内翈具白色斑。尾羽大都黑褐色,先端白色。嘴基周围及眼先黑,至喉则呈大块黑斑。下体余部淡黄褐,至下腹及尾下覆羽转白。
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或低山阔叶林中,成群活动。食物一般以植物种子,如榆籽、松籽等为主,也兼吃昆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较为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3月29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水库
燕雀(yànquè)
别 称:吃谷将、虎皮雀、花鸡、花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燕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14~17厘米。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褐色羽缘。腰白色,颏、喉、胸橙黄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体色较浅淡,上体褐色而具有黑色斑点,头顶和枕具窄的黑色羽缘,头侧和颈侧灰色,腰白色。
生活习性: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主要以草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也吃树木种子、果实。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3月28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长尾雀(chánɡwěiquè)
别 称:长尾朱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雀科长尾雀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8厘米,体重16~26克。雄鸟额、颏和眼后为暗红色,头顶与后颈的羽端较淡。翼羽具宽阔的白色边缘与先端。形成鲜明的翼斑。外侧尾羽白色,嘴短粗呈膨胀状。雌鸟无红色,头、颊到翕带灰色,具暗色斑纹。翼斑宽白。腰部橙褐色。
生活习性:主要生活于山区,多见于低矮的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成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幼鸟结群。
保护等级: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2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灰眉岩鹀(huīméiyánwú)
别 称:灰眉子、灰眉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
形态特征:体型约16厘米。头、枕、头侧、喉和上胸蓝灰色。眉纹、颊、耳覆羽蓝灰色。贯眼纹和头顶两侧的侧贯纹黑色或栗色。背红褐色或栗色、具黑色中央纹。腰和尾上覆羽栗色、黑色纵纹少而不明显。
生活习性:常成对或单独活动,主要以草子、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在
左权寻迹: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6月19日,拍摄地址左权县芹泉镇高峪村
黄喉鹀(huánɡhóuwú)
别 称:春暖儿、探春、黄豆瓣、黑月子、黄眉子、黄凤儿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
形态特征:体长约15厘米。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林缘灌丛中,尤喜河谷与溪流沿岸疏林灌丛。一般主食植物种子。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夏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0月1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石匣村
三道眉草鹀(sāndàoméicǎowú)
别 称:大白眉、犁雀儿、三道眉、山带子、山麻雀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
形态特征:体型略大(16厘米)的棕色鹀。具有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和栗色的胸带,以及白色的眉纹、上髭纹并颏及喉。
生活习性:三道眉草鹀的冬春季食谱以野生草种为主,夏季以昆虫为主。喜欢在开阔的环境中活动,见于丘陵地带和半山区地稀疏阔叶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沟的灌丛和草丛中,以及远离村庄的树丛和农田。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较为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12月23日,拍摄地址左权县交漳水库
小鹀(xiǎowú)
别 称:高粱头、虎头儿、铁脸儿、花椒子儿、麦寂寂
分 类: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
形态特征:体长11.5~15厘米。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泰加林北部开阔的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杨树、桦树、柳树和灌丛的林缘沼泽、草地和苔原地带。一般主食植物种子。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左权寻迹:在左权为留鸟,分布普遍。
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年4月22日,拍摄地址左权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竹宁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