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间故事富家丢失珍珠,误认郎中所偷,小猫
TUhjnbcbe - 2023/8/26 19:02:00

清康熙年间,大名府有个郎中叫莫参,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很受同行尊敬,乡民都称他为“神医”。

其实莫参的童年很是悲惨,他原名莫二娃,广平府人,八岁时父母双亡,被族人侵占家产后,流落街头乞讨度日。

二娃十岁这年,跟着几个乞丐流落至大名府,饥寒交迫晕倒路边。当地有个郎中名叫莫希,专治疑难杂症,他年过五旬却膝下无子。

莫希将二娃救活后,将其收为养子,并改名叫莫参。莫希的妻子姓黄,很疼爱这个养子,视如己出。

莫参对医术很感兴趣,资质又高,莫希便将一身本领悉数相传。莫参在义父身上不仅学到了医术,更领悟了医德。

莫参十九岁时,已经可以独自开方、治病救人。也就在这一年,莫希给他娶了门亲事,女子名叫崔秀娘。

转眼又过去十多年,莫希夫妇已经亡故,莫参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他听从义父的教诲,对一些贫困家庭,减免诊费,若逢大灾之年,便下乡赠医施药,造福百姓。

这年秋上,莫参下乡给人治病,返回路过驿站时,被驿长霍桐叫住。原来驿站有个妇人生了怪病,请了几个郎中都束手无策。

经过莫参救治,这妇人竟然病愈了。妇人感谢救命之恩,加倍支付诊金后,还送给莫参一颗龙岩大小的珍珠。

事后,莫参才在霍桐口中得知,这个妇人是京城高官的家眷,回乡省亲不幸病倒于此。莫参回家后,将珍珠交给妻子。

秀娘祖上也是富家,只不过到她父亲时已经没落,秀娘见到珍珠大吃一惊:“相公,这颗珠子价值不下千两,是何人这般豪气?”

莫参将事情告诉妻子,并叹息道:“早知这颗珠子如此昂贵,我就推辞不要了。”秀娘说:“那就先留着吧,若再逢灾年,可卖掉救助乡民,岂不是更好。”莫参见妻子如此大义,很是欣慰。

府城有户姓高的人家,家主高老爷曾是朝廷官员,他为官正直、衙案清明,因此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一气之下便辞官回乡,他为人好善,很得百姓爱戴,

这年春上,六十多岁的高老爷生了怪病,卧床不起,儿子高进元遍请名医,但高老爷的病情非但不好,还日益加重。在驿长霍桐的推荐下,高进元请莫参前去诊治。

莫参诊脉后,认为高老爷虽病入膏肓,但仍有一线生机。他悉心为其诊治,到了第五日,昏迷多日的高老爷竟有了意识,这让高家人非常高兴。

这日下午,莫参又为高老爷施了一次针,并告诉高进元,只要照此调理,再过一个月便可痊愈,但在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高老爷动气,更不能受到刺激,否则回天无力。

最近为了高老爷的病,莫参劳心劳力,很是疲惫,吃过饭就休息了。妻子秀娘照顾儿女睡下,又做了会儿针线,方才安歇。

听着丈夫沉睡的鼾声,秀娘满是温馨,觉得嫁给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男人,也不枉此生了。

大约二更时分,秀娘似睡非睡之时,发现窗外有影子晃动。秀娘心中害怕,用力推了推丈夫,谁知莫参睡得太熟,毫无动静。秀娘惊恐之下,悄悄将头下瓷枕拿在手中,盯着那个影子。

这时候,床上影子消失不见,随后房门传来几声轻响,微张半开,一个人影闪了进来。秀娘心想:“原来是个小贼。”她见那个影子向床边移动,心惊之下,将手中瓷枕使劲儿朝人影扔过去。

只听得一声闷响,随后传来一声惨叫,那人影倒在地上,没了动静。秀娘赶紧大声喊起莫参,说屋里进了贼。

莫参点燃火烛,见地下躺着一个人,一身粗衣,黑纱照面,额头上在汩汩冒血。莫参将面纱扯掉,不由得一声惊呼:“咦!怎么是他?”秀娘道:“相公认识此人?”

莫参道:“我在高老爷家见过此人,应该是他家的下人,奇怪了,他大晚上跑到我们家做什么?”莫参一边说一边找来绳索,将那人捆在椅子上,然后拿来药箱,为其止血包扎。

血很快就止住了,又过了片刻,那人苏醒过来。莫参问道:“我在高老爷家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为何夜入我家?如若不说,我就将你送官查办,夜入他人卧房是什么罪过,你应该清楚。”

那人听完一脸惊慌,开口说道:“莫郎中饶命,小人叫李四,是高老爷家的门房,今日前来只是财迷心窍,求郎中千万不要将我送官啊,我以后不敢了。”

这话让莫参一头雾水,便让李四说个详细,李四不敢违抗,说出其中缘由。

原来高老爷当年曾做过督粮官,在平定三藩时立过大功,康熙皇帝赐给他一颗龙眼大的珍珠。

高老爷对这颗珍珠极为珍惜,做了个锦囊放在里面,平时随身携带,睡觉时都放在枕边,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莫参白天离开高府后,锦囊和珍珠竟然不见了。这时候,高老爷已经逐渐恢复意识,高夫人与几个儿子说:“赶紧把珍珠找出来,要是你父亲恢复意识看不到珍珠,以他的秉性,恐怕会急欲攻心,送了性命。”

儿子们听得此话,赶紧在卧房寻找,谁知四处都找遍了,依然不见踪影。次子高士元说:“昨日晚间,我还看到那个锦囊在父亲枕边,今天除了我们三兄弟和母亲您,就是莫郎中进过父亲卧房,是不是莫郎中起了贪心,将珍珠偷走了?”

高夫人说:“我见这个郎中面相敦厚,不像贪财无德之人,应该不会是他拿个吧!”长子高进元同意母亲的观点,也认为不是莫参所为。

三子高文元接口道:“母亲,人心隔肚皮啊,父亲那颗珍珠乃皇上所赐,价值千金,他一个郎中,二十年都挣不来,见财起意在所难免。”

次子高士元同意弟弟的猜测,说道:“三弟说得极是,我看就是莫郎中所偷,明日我就去找他,若不交出来,就将他送官。”

高夫人阻拦道:“此事也只是猜测,不可鲁莽行事,明日莫郎中来后,只可旁敲侧问,千万不要将其当成贼人。”

高文元说:“可父亲意识开始清醒,明日若问起珍珠之事,我们该如何应对,若父亲得知珍珠不见了,那岂不危险了。”

高夫人回道:“我这有个锦囊,和你父亲那个一样,明日若是问起,就用这个搪塞一下,希望吉人自有天相。”

母子几人的谈话,被躲在门外的李四听了个真真切切。李四在高家已经十多年,知道老爷那颗珍珠十分贵重,听完主母和少爷们的谈话,他也相信珍珠是被莫参拿走了。

李四最近沉迷赌博,输了些钱,所谓“饥寒起盗心”,无奈之下就生了歹意,潜入莫家偷珍珠。

莫参不是蠢人,刚才李四的诉说,他让妻子在一旁笔录了下来,待李四说完后,让其按了手印。他对李四说道:“我为人宽厚,不会将你送官,希望你能戒掉赌瘾,好生在高家办差,若敢做歹事,我就将这份供词送去衙门。”

说完后,莫参给李四松了绑,李四跪拜感谢,踉踉跄跄回了家。

李四走后,莫参对妻子说:“高老爷的病情到了紧要关头,若此时让他得知珍珠遗失,必定性命不保,娘子,上次那个妇人给我的珍珠呢,你拿给我,我明日带上。”

这话一出,秀娘立刻明白了丈夫用意,她劝道:“相公,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要是这样做,高家人可真的将你当成贼了,若传扬出去,你以后还怎样做人啊?”

莫参叹道:“我是郎中,治病救人是本分,有什么比人命还重要?这是养父当年的教诲,为人在世,但求无愧于心,你不用担心,还是拿给我吧。”秀娘知道丈夫的品性,就将那颗珍珠交给了他。

次日一大早,还没等莫参出门,高士元与高文元两兄弟,带着两个随从来到了医馆。这兄弟二人一向鲁莽,母亲的话早就当成耳旁风,他们不由分说质问莫参,若不交出珍珠,就送他去见官。

秀娘气不过,想上前理论,被莫参阻止,他从怀中掏出珍珠,递给兄弟二人,然后跟着他们去了高家。兄弟二人见珍珠找到了,心中欢喜,想到父亲的病还需要莫参医治,就没再多说什么。

此时高老爷已经恢复意识,正在问夫人要那颗珍珠,高士元赶紧将珍珠交给母亲,高夫人将珍珠放在锦囊中,递给了躺在病床上的高老爷。

高老爷摸出珍珠,脸上满是笑容,急促的喘息也平静下来。莫参再次为其施针后,去到厨房亲自煎药,方才之事好似没有发生一般。

高夫人与长子高进元,虽不相信莫参是偷珠之人,但事实摆在眼前,也不得不信。高夫人心善,她对三个儿子说:“此事已经过去,珍珠也已找回,以后不要再谈论了。”高士元与高文元怕母亲动怒,就暂时答应下来。

虽说高家兄弟都放下了此事,但早上在莫参医馆前吵闹时,曾有几个街坊在一旁观望。这几个人不明真相,就信了莫参偷窃之事,还传了出去。

有些多事之人便侧面打听,跟随高家两兄弟前去的其中一个随从,名叫杜福,这家伙嘴巴不严,更不明真相,就证实了此事。一时之间,莫郎中借行医之名,偷拿高家宝物之事传扬开来。

对待这个传言,有些人相信,有些人则怀疑。秀娘对此有些气愤,她对莫参说:“相公,这些人也太无良了,竟然这样诽谤你,而你也不出面澄清,也不解释,人们都冲我们指指点点,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莫参道:“再有一个月,高老爷的病就可痊愈,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事情总有水落石出一天,不必介怀别人的看法,问心无愧就可以了。”秀娘知道丈夫固执,也只得忍了下来。

转眼过去了二十天,这段时间受传言的影响,来医馆看病的少了一些,莫参对此并未在意,依旧悉心为高老爷治病。到了第二十五天,高老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莫参又开了七日的中药,说服完这些药,病情就彻底治愈了。

高夫人十分高兴,打赏了莫参不少银两。高老爷恢复得非常快,七日的药只吃了三天就痊愈了,视力也恢复如常。

就在这天晚上,高老爷将夫人和三个儿子叫到房中,对他们说:“这颗珠子是从哪里来的,根本就不是皇上赏赐的那颗。”几人听完吃惊不已,高夫人说:“珍珠都是一样的,老爷怎能看出真假。”

高老爷说:“这颗珍珠也是真的,只不过不是我那颗,当年皇上赐我珍珠后,我找工匠在上面刻了个“恩”字,就是提醒自己,时刻记住皇上的恩情,这颗上面却没有字,你们如实说来,这珠子到底从何而来?”

高士元听到父亲这样说,脱口道:“哎呀!我与三弟岂不是冤枉了莫郎中,真是该死,怎么对得起人家呀!”高老爷听言追问,高士元就将过往告诉了父亲。

高老爷听完感叹道:“真神医也,为了治病救人,甘愿担负诽谤,莫郎中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更是高尚,明日我要在家中大摆宴席,便请亲朋好友,到时候要当面向莫郎中赔礼道歉。”

次日一早,高老爷让管家去找莫参,说晚间在府中设了酒宴,为自己病愈祝贺,请他务必光临。管家走后,秀娘对莫参说:“相公,既然高老爷已经痊愈,你就应该将事情与他讲明,我们图的不是珍珠,而是名誉。”

莫参说:“娘子放心,我开的药还有四天,当时打算到日子后,就和高老爷讲明此事,没想到他提前病愈,今日高家宴请宾客,不方便谈及此事,等明日一早,我自会找高老爷言明。”

下午时分,莫参如约来到高家,高进元三兄弟早已在门口等待。高家院子非常大,整整摆了四十余桌。高老爷拉莫参坐到自己身边,等宾客全部入座后,将之前发生之事详细道来,并让三个儿子赔礼道歉。

酒宴完毕,宾客散去,高老爷将莫参请到书房,归还珍珠后,又拿出几锭金元宝,当做诊金和谢意。莫参回绝道:“高老爷客气了,夫人已经加倍给了诊金,这些元宝小人是不能收的。”

高老爷感慨道:“我年过六旬,也曾在官场呆了二十年,向先生这样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郎中,还是第一次见到,真令老夫敬佩啊!”莫参回道:“高老爷过奖了,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人命比什么都重要。”

莫参离开后,高老爷和三个儿子在房中闲聊,正在这时,高夫人养的那只狮猫跑了进来,跳到床上玩耍,随后叼起一块儿方巾跑了出去。高老爷见状好似想到了什么,对长子说:“进元,快跟着那只猫,看它将方巾叼去哪里?”

狮猫一路小跑,最后钻进花园旁的厢房,这房子里放了些杂物,很少收拾。高进元叫来管家打开房门,发现狮猫正在屋内箩筐里玩耍,筐里有布条、线团等小物件,父亲的那个锦囊也在其中。

高进元打开锦囊,珍珠就在里面,凑近仔细一看,上面果真有个“恩”字。珍珠终于找到了,高老爷非常开心,他对儿子们说:“凡事都要三思而行,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要用心去看;莫参虽是一介郎中,但他行医用的是心,这太难能可贵了,他的人品值得你们尊敬。”

三日后,高老爷找人打了块儿匾,上书“神医堂”三个烫金大字,带着儿子们亲自送去莫参医馆。

莫参的高尚医德,很快在府城传扬开来,人们无不称赞,连同行都敬佩不已。从此以后,来神医堂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信任莫参的医术,更加信任他的品德。

转眼过去了多年,一些年轻郎中也开始行医,他们对神医堂的匾额很是不屑,认为莫参太过托大。每到此时,老人们就会对这些后生讲起当年之事,听完过往,这些年轻郎中无不心生敬意。

写在最后:

医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有时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称呼:

1、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大夫:始于宋代,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大夫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

3、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除此之外,还有坐堂医、太常、医师、医工等称谓。

古代行医者,医术其次、医德为先。

晋.杨泉《物理论》中有说: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中则说:(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莫参身为医生,真正做到了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命为重,此等医德高尚之人,实为后世行医者的典范。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是清末时期,一个湖南湘乡的老中医,挂在药铺中的一副对联,其中意思非常直白,可见其医德人品。

民间故事:家人亡故,依然徘徊宅中,老人说:走吧,你才是闯入者

丈夫亡故,晚间家宅不宁,哑巴男子竟开口说话:你丈夫死因有疑

民间故事:深夜回家,妻子房中有男人,进屋捉奸,竟有意外惊喜

动土修房,先有群蛇盘踞,后有白狗刨土,挖地三尺,方见其中缘由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富家丢失珍珠,误认郎中所偷,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