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还珠格格》剧中那句经典台词:“皇上,您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不禁试问一句:“你可还记得当年的太湖公子?”
电视剧《大唐荣耀》,女主沈珍珠一直对太湖公子念念不忘。孰不知,这太湖公子就是她的丈夫。而广平王为此频频吃醋,竟不知自己就是那位太湖公子。
缘起于太湖,钟情于太湖公子。
那么,此太湖可是南太湖?
南太湖然而剧中并没有说明此太湖就是南太湖。
剧中第14集两人泡在温泉中,沈珍珠无意间发现了手臂上的齿痕,便询问齿痕由来。这其中还有一段陈年往事,原来年幼时到江南游历,路过太湖,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女孩。而那小女孩就是幼年时的沈珍珠。
手上的齿痕也就是当时还是小女孩的沈珍珠在大夫为其疗腿伤时,一时疼痛难忍,便抓起身旁少年李胳膊,一口咬了下去……
太湖邂逅不曾想,这眼前人竟是心上人!
沈珍珠很是震惊,自己寻寻觅觅多年要找的救命恩人,心心念念的意中人,竟是自己的枕边人。幸好在机缘巧合之下嫁给了他,不然此生缘分怕是错过了。
“冬珠夫妇”千里姻缘一线牵,情牵太湖水,大概就是如此了!
既知李俶年少时游历江南,路过太湖,可知这太湖就是此太湖无疑了!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江浙属江南一带;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只是南太湖在浙江湖州,既同属太湖,那又何须在意是南是北呢?
如此看来,这太湖果真魅力非凡呐!不光是有情人邂逅之地,更是极美的旅游绝佳胜地呢!
既然说到太湖,那么在此就不得不说南太湖,看看这南太湖究竟有多美!
太湖,久负盛名。
以前听过《太湖美》,后来出了姊妹篇歌曲《又见太湖美》。
从小我就生长在这里依稀记得那动人旋律唱的百合梅花俏枝头引得鱼鸟望月长相依梦里也曾神游过此地弁山白雀古寺的钟鸣如簪银鱼神奇的传说湖光山色醉美到心底人生只合住湖州南太湖面泛轻舟豪情惬意写风流花样年华诗中游人生只合住湖州江南水乡人俊秀绿水青山情也浓金山银山爱悠悠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弁山白雀古寺的钟鸣”“南太湖面泛轻舟”歌词描绘了太湖的湖光山色美,让人仿若身临其境。歌曲旋律悠扬动听,贯穿了琵琶独奏,柔和了江南丝竹,带着浓郁的江南特色,还有戏曲唱腔,让人耳目一新。
南太湖景话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南太湖,依山傍水,山水交融。
寂静无风时,湖面如镜;起风了,碧波荡漾。近观湖水清凌碧波;远望湖光山色两相合。
身为一个河源客家人,在此顺带提一下与南太湖有着同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理念的河源万绿湖。
万绿湖,乃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湖,堪称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万绿湖的水,水质纯净,清澈见底。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此名。
河源万绿湖关于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地理上称“泻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传说孙悟空砸了玉皇大帝送给王母娘娘做寿的大银盆。银盆从天而落,砸在地面上一个大洞,银子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湖从天上来,“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即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名为“太湖”。如此一来,这太湖可是天湖,太湖水就是天上水了!
太湖美,不光美在太湖水!
歌词中有唱“豪情惬意写风流,花样年华诗中游”。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皆爱山水,有山有水有诗词。山水之乐,雅致同趣!
苏轼曾调任湖州知州,描写的太湖气势磅礴。“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明代归有光的《吴山图记》里有记:“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郑板桥《吟太湖》诗云:“六千三万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让人感受到了太湖之大,气势雄伟壮观。
范仲淹有诗《太湖》:“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描绘有声有色,昼夜、动态结合,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太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色。
夕阳下的太湖景“影浮天际,波光碧水濛;霞飞彤色染,浪涌夕阳红。”夕阳下的太湖美不胜收。
湖底月是天上月,湖州八景之一就是太湖邀月。
月在人们的心中,皎洁美丽又是神秘,“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平波夜色殷,幻象令微曛。岁岁中秋会,嫦娥欲湿裙。
待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皎月当空,太湖里的月亮随波荡漾,恰与刘禹锡《望洞庭》里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境非常相似。
大自然的美是相通的,却各有各的魅力。
在南太湖之畔,有形似满月的喜来登月亮酒店灯火辉煌,宛若新月的月亮桥有情侣出双入对;还有热闹的月亮广场,温馨又浪漫的蜜月小镇,它们被赋予了月亮的元素。应太湖之邀而来,形成了“南太湖独有的月光之旅”。
南太湖有八景,光这太湖邀月一景就已让人流连忘返,莫再说其他七景了,若有闲情逸致游览一番,恐怕更是令人乐而忘返。
十一、中秋佳节将至,此等美景佳境,最适合情侣同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家人同游,享受欢乐时光,观太湖景,感受太湖之魅力;单身的男女到南太湖来一段美丽邂逅。
“秋宵谁与期?”
或许,会遇见属于你的那位“太湖公子”。
——Theend——
图/转自网络(侵权删)
文/麓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