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老上海花鸟市场
TUhjnbcbe - 2024/4/28 16:42: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早期的花店除出售鲜花和少量盆花、盆景、木本切花外,还代客扎花,即按照顾客的要求,用鲜花、松柏树枝等扎成用具、鸟兽、人身形状。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插扎工艺,迎合了富商显宦的需要。有的富豪家出丧,殡葬队伍以一辆制作精美的马车为前导,其后还有制作成各种形状的扎花。20世纪初,略通园艺的英籍牙医罗埃士在南京东路近外滩处开设了大英花店,独家经营香石竹等西洋切花,并代客加工花篮、花圈,备受外国人的青睐。不久,园艺农场和花农成功地引种西洋花卉,中国人开的花店就转向销售西洋切花和加工花篮、花圈,香花和扎花业务渐趋衰落。花店在寒冬切花淡季时,就出售盆景、温室盆花、水仙花、风信子,在圣诞节期间出售圣诞树,加上年宵花卉、盆景,营业额亦相当可观,部分花店甚至有“一年靠一冬”的说法。上海地区观赏鸟的鸟市形成于清道光年间,位于老城隍庙九曲桥西南。经营者原先是摊贩,后来就开设鸟店,并且形成了南北两帮。南帮黄福兴、俞顺兴、桂芳等鸟店主要销售芙蓉、绣眼、黄腾等南方鸟类,鸟笼多为方形、长方形;北帮荣顺祥、三合成、双盛永等鸟店销售以百灵鸟为主的北方鸟类,鸟笼多为圆形。年前后,广东路西段一带又形成新的鸟市。鸟市以鸟店为主体,还有众多的鸟摊、鸟食摊,养鸟用具如鸟笼、鸟食缸、笼罩等摊贩,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市场。八一三事变以后,货源供应和销售都受战争影响,在日军占领区中的老城隍庙鸟市从此一蹶不振。当时租界偏安,呈现畸形繁荣,广东路鸟市赖以维持,但营业已不如战前。抗日战争后期,鸟店春天以卖鸟为主,秋天以卖蟋蟀及养蟋配件为主,于是这一带又成为蟋蟀市场。金鱼市场发轫于20世纪10年代,年,河北文安县人孙连忠贩金鱼到上海设摊,后来就在今乌鲁木齐路附近建池养鱼。通过孙的同乡关系,由文安县先后来上海养鱼的达80余人。这些金鱼摊贩集中在吕宋路(今连云路)一带营业,肩挑兜售的小贩大多在三角地菜场、新闸路、康定路等地。出售的金鱼多为当年生的苗鱼,价格低廉,年销售量数十万尾。两年生以上的金鱼价格较高,少数珍异品种每尾值几担米。继金鱼市场形成后,在北四川路一家日本人开的杂货店开始兼售热带鱼,此后永安公司在商场内设柜出售热带鱼,少数鸟店也兼营热带鱼。到年,胶州路、新闸路口出现一家热带鱼专营店,但不久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业。当时一对五彩神仙鱼要价银圆,连中产者也不敢问津。(摘编自《上海园林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上海花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