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艺展中国2018春节贺岁石冯国画
TUhjnbcbe - 2025/2/28 18:20:00

石冯、四川绵阳人、画家、文创策划、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协会员。

作品先后参加“四川省美术作品展”、“海南椰城之夏中国画邀请展”、“四川省第二届、第三届青年美展”、“年全国中国画展”、“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四川省第一届第二届花鸟画大展”、“西蜀花鸟画院画师作品展”、“典藏·当代国画家写生作品展”、“第六届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蜀风吴韵—从锦官城到姑苏城“川、苏双城花鸟画名家双联展”等。

作品先后发表于《四川美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大家画风·花鸟画技法百图》四川美术出版社。《大家扇面·山水花鸟人物精品》四川美术出版社。《四方墨迹·当代名家国画精品典藏》四川美术出版社。《四友图·梅兰竹菊百图清赏》四川美术出版社。《大家诗意·花鸟卷》四川美术出版社。《四方墨迹·当代名家国画扇面典藏》四川美术出版社。《中国画》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品.石冯国画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作品分别收藏于四川省张大千纪念馆,绵阳市博物馆。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石冯创作之道

文/徐锦绣

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至简”,“至简”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石冯作画,亦是如此,他的花鸟画具有简洁典雅的气格,清秀高洁,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既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渐成格局。

荷之心绪竹之情逸

有些画会慢慢把我们包裹在它的平和孤清之中,看着它们,我们感到自己纠结的想法会变得没那么棘手。绘画的和谐,它讲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无论是画者还是观者,都将沉入绘画的温柔,享受长久的宁静。石冯的荷与竹,就有这样一种绘画的和谐之感,站在他的画前,都市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躁不安就烟消云散了,淡雅的格调,清丽明快,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石冯谈到,古往今来,关于荷花的诗词歌赋很多,荷花,也为众多的文人墨客所喜爱,他也一样,在众多的花卉里对荷算是比较偏爱和情有独钟的,从他开始学画以来,也是画得最多的。

他尚年幼时,家住在一片小山丘上,那时他喜欢钓鱼,一到夏天书包里总是藏着鱼钩和鱼线,一放假就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跑到山凹里的池塘钓鱼。池塘边上水浅的地方有一遍高高低低的荷,荷叶间夹杂着几朵粉色的花,很是好看,那花看上去瘦瘦弱弱的,散着一点淡淡的香味,随着细细的微风来回摇动,在叶间若隐若现。偶尔,风吹落了花,吹折了杆,倒让人心里生出了几分怜爱。长大后,石冯开始学画中国画,他在画册里看到了不少历代画家对荷花描绘的作品,也读了不少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和散文,对荷花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论春夏秋冬,荷花始终从不同的角度把它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他最想做的,就是把荷花的美展现在纸上,情感融入画中。

石冯亦善画竹,竹在中国文化里也有深厚的寓意。竹是君子的化身,“四君子”之一,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石冯竹子的茎节画得生动逼真,线条柔和,画法简洁,既有工笔画之精髓又有写意之挥洒,而整个画面的布局又采用写意的手法,提升了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画家的感情。

不管是画荷还是画竹,石冯的画里都透露着一种禅意。这和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及对宇宙自然的哲思无不相关。他的绘画意境取材从写生中来,却脱出了平面写景、窗框效应的窠臼,拥有东方智慧中清静寂定的心境。

修为是笔现场是墨

石冯认为,中国传统国画,要处理好一个关系——今人与古人的关系,也就是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以及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他说艺术具有连续性和衍生性,很多问题不能割裂来看,借用一个比喻,“当代画家个体与传统的关系,传统犹如土壤,而个体是长在土壤上的树,我们要不断地吸取传统这个土壤里的营养,来成长壮大我们自己这棵树。而每个画家对传统的认知和理解不尽相同,从而也就生长和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属于自己艺术个性的树。“

“应该长自己的树”这也是颇为关键之处。自己的树,不是他人的树,是见山堂里倾心于绘画艺术辛勤浇灌的石冯树。

石冯的《雾竹图》静逸清拔,《荷塘秋色图》残荷虬劲,《夏荷图》疏朗有致,《晨雾图》凝重朦胧……这些画作,正是他独特、持续、绝对而令人赞叹的修为体现,一笔、二笔、三笔……一草一木,一鸟一花……在这样一个笔与墨相会的现场,石冯勾勒出自成的世界。

一个画家不仅仅是用笔墨去描绘万千世界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传达精神内涵,这是对画家人格的一种修炼和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为学日增为道日减

中国画讲师承,画家学习绘画进入一定的时期就会遇到瓶颈。如何改变,怎么创新的问题就会显现,创新不是一个口号或者形式,每个画家都想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石冯认为:

要从大自然中发现美,大自然会给我们提供创作元素,它是一切资源能量的源头,包括“艺术能量”也来源于此。

要有深厚的学识和美学修养,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才具备筛选和鉴赏能力,才能转化成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

要能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传承才能创新,但是文化是有深厚基础的,文化具有连续性和衍生性。要顺着时代的脉络,符合这个时代,绝对不能闭门造车。

总之,在石冯看来,艺术家应当具备趋向性。这种趋向性就是一种辨识度。辨识度不是随波逐流的盲从,而是注重对自己风格的塑造。但这种塑造又不是刻意为之,那样的话“匠气”太重。每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趋向性是不同的,石冯不喜欢讲格调、架构,因为绘画本身是自然而然之事,是内心独白的真情流露,他就那么画着,自然地就趋向于一种简洁和典雅的风格,这也正是石冯对绘画乐在其中的缘故——画出来的正是自己想要的。

可是,太多的道理对于作画无能为力,反而会妨碍“为道”,使问题复杂化,石冯的处理办法就是“删繁就简”,将减少思虑、欲望和感觉经验体现在画中,于是石冯的画少有激烈的情感冲突,或鲜明的色彩对比,他对墨色的运用驾驭由心,泼墨写意,浑然天成,于简明里显万物本真,于静默中见道之真淳。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清代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任何时候,艺术都应有独立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石冯的画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不完全是传统的形式,而是要体现当代艺术的认知。在他看来,中国画不只是笔墨问题,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技法之高明,无不体现画家的修为和气质。

艺术家有一种职业病,看到美景后会产生联想——这么美的景致该如何用艺术去表达?于是画家通过生活阅历、思想认知、审美能力三者结合,将景物转化成纸面形式,就形成画家的个人语言表达。石冯说他创作的来源依然离不开大自然这个母体,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察,是其灵感的源泉。

一次石冯去云南写生,云南气候温润潮湿,植被非常茂盛,他来到一个古典园林,那个园林里长着各种花草,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当他沿着庭院小径往里走去,不经意的一转角处发现一处小景,就是一块石头,一两根竹子,透过窗花格子,极其简洁而韵味十足,细细读来颇有“疏影横斜,暗影浮动”的诗意景致。他一下子被眼前这景象所感染,也许是与先前所看到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也许这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审美记忆,更或者是一种传统诗意潜移默化的浸润,在我们的骨子里依然拥有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怀。但是该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传达,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沿用古人的表达方式,这对他以后的绘画思想影响很深。画亦如诗简洁而富有深意。

传统的国画,繁复易得,简洁不易,形式内容上的简洁其实是一种厚积薄发。“墨点无多,一峰还写山河”的气势,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功力,和一种大象无形的气场。石冯在他的艺术之路上求学问道,勾勒万千气象。

《艺展中国》展出全国一线艺术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线大咖与全国艺术同仁、藏家、艺术爱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带最美的艺术展遍全国、走向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展中国2018春节贺岁石冯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