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观鸟网生态摄影国庆中秋特刊
TUhjnbcbe - 2020/10/21 9:24:00
为了使观鸟拍鸟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影响力,让保护鸟类、敬畏自然从身边开始。观鸟网通过举办鸟类生态摄影优秀作品欣赏这个机会,刊登各种鸟类照片和视频,为鸟类的研究及保护提供大数据的支持。所有的照片和视频,我们要求必须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野生鸟类(非诱拍、非放生或逃逸)。我们没有追求太多的唯美,我们只追求记录最自然最真实!探索发现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交流拍摄自然生态的美好和乐趣,用眼睛和影像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是每个观鸟爱好者的初心。作品涵盖鸟类创意意象、鸟类肖像、鸟类与环境、花园城市鸟等范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养眼的鸟类摄影照片。▲摄影/一帆风顺《花丛漫步》(白马鸡(学名:Crossoptiloncrossoptilon)是大型雉,体长80-厘米。白马鸡共分化为4个亚种,昌都亚种是真正的白马鸡,除头顶为绒黑色,尾羽末端辉绿蓝色外,全身羽毛几乎全是雪白的颜色。白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年7月摄于香格里拉)

▲摄影/蔡大爷《赤腹鹰》

(赤腹鹰(学名:Accipitersoloensis)是小型猛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翅膀尖而长,因外形像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体长27-36厘米,体重-克。头部至背部为蓝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别称鹅鹰、红鼻士排鲁鹞、鸽子鹰。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多停息在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年7月9日摄于广东南岭)

▲摄影/喵喵点点《灰脸鵟鹰》

(灰脸鵟鹰(学名:Butasturindicus)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体长39-46厘米,体重-克。上体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针叶林等山林地带,以小型蛇类、蛙、蜥蜴、鼠类、松鼠、野兔、狐狸和小鸟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年9月22日摄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渔楼村)

▲摄影/四维视野《两鹬相对》▲摄影/雅文秀子《青脚鹬》(青脚鹬(学名:Tringanebularia)是鸻形目鹬科的鸟类。体长30-35厘米,翼展53-60厘米,体重-克,寿命12年。栖息于苔原森林和亚高山杨桦矮曲林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以虾、蟹、小鱼、螺、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对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有时也到齐腹深的深水中。年9月21日摄于深圳湾)▲摄影/清持《红颈瓣蹼鹬》(红颈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lobatus):是鹬科,瓣蹼鹬属的小型水禽,体长18-21厘米。宜宾菜坝镇的鱼尾坝今年7月遭受了60年一遇的洪灾,洪水退去后留下了富含营养的滩涂,滋生了丰富的浮游生物,为红颈瓣蹼鹬准备了大餐,于是在中国非常稀有的它来到这里享受饕餮大餐,让我们有幸记录下它的英姿,非常高兴。当天中午天气晴朗,但它依然非常活跃,不断地进餐。进餐时它会用喙不断的左右驱赶浮游生物,然后啄食,看起来身子像在水面打转,有老师讲它吃了“摇头丸”,很贴切。这是很近距离拍摄的,很不容易。年9月19日摄于宜宾菜坝镇)▲摄影/张军《越过海洋》▲摄影/Hu《勺嘴鹬》(勺嘴鹬(学名名:Eurynorhynchuspygmeus)是鹬科勺嘴鹬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4-16厘米。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7月。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勺嘴鹬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该物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年12月摄于阳江山外西村)▲摄影/香香《董鸡》(董鸡(英文名:Watercock,学名:Gallicrexcinerea),是鹤形目秧鸡科董鸡属的鸟类。中型涉禽,雄鸟头顶有像鸡冠样的红色额甲,其后端突出于头上呈尖形,全体灰黑色,下体较浅。雌鸟体较小,额甲不突起,上体灰褐色。非繁殖期雄鸟的羽色与雌鸟相同。栖息于芦苇沼泽,灌水的稻田或甘蔗田,湖边草丛和多水草的沟渠。年7月摄于新会沙仔岛)▲摄影/阿秦《扇尾沙锥》(扇尾沙锥(学名:Gallinagogallinago)是鹬科沙锥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24-30厘米。别称小沙锥、田鹬、沙锥。嘴粗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头顶具乳黄色或黄白色中央冠纹。侧冠纹黑褐色,眉纹乳黄白色,贯眼纹黑褐色。背、肩具乳黄色羽缘,形成4条纵带。颈和上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尾具宽阔的棕色亚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年9月17日摄于江门泥马沙)▲摄影/江HP《长尾贼鸥》(长尾贼鸥(学名:Stercorariuslongicaudus)为鸥形目大贼鸥属下的一种游禽,中型海鸟,体长50-58厘米。长尾贼鸥有两种色型:暗色型通体黑褐色,数量已很稀少。淡色型前额、头顶和后枕黑褐色。长尾贼鸥是一个高度领土性的物种,它会捍卫其在巢穴周围的广大区域,驱赶入侵者,攻击任何靠近的食肉动物。年9月7日摄于深圳香蜜湖)▲摄影/以梦为马《红腹滨鹬》(红腹滨鹬(学名:Calidriscanutus),是鹬科、滨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23-25厘米,嘴较短而直、黑色,脚亦甚短、绿色。红腹滨鹬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性胆小,见人很远即飞,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部分植物嫩芽和种子与果实。红腹滨鹬繁殖于环北极地区,属长距离迁徙鸟类,红腹滨鹬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年9月13日摄于阳江山外西村海滩)▲摄影/老胡(广州)《叉尾太阳鸟》(叉尾太阳鸟(学名:Aethopygalatouchii),别称燕尾太阳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一种体型非常小而纤弱的鸟,体长约9厘米,雄鸟头颈及尾上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具赭红色的喉斑,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较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在年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小的鸟,称为“亚洲蜂鸟”。年8月摄于广州火炉山)▲摄影/廖meimei《草地大餐》(东方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orientalis):体长18-19厘米,体重22-29克,体型略大的褐色苇莺。主要栖息于湖畔、河边、水塘、芦苇沼泽等水域或水域附近的植物丛和芦苇与草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频繁的在草茎或灌丛枝间跳跃、攀缘。以甲虫、金花虫、鳞翅目幼虫以及蚂蚁、豆娘和水生昆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年9月25日摄于海珠湖)▲摄影/舟船舰《棕背伯劳》(棕背伯劳(学名:Laniusschach)属于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体长23-28厘米。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年9月25日摄于浔峰山)▲摄影/老林(退役团员)《暗灰鹃鵙》(暗灰鹃鵙(学名:Lalagemelaschistos):体长23厘米,属于中等体型的雀类,是一种灰色及黑色的鸣鹃鵙。雄鸟青灰色,两翼亮黑,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雌鸟似雄鸟,但色浅,下体及耳羽具白色横斑,白色眼圈不完整,翼下通常具一小块白斑。主食昆虫,鞘翅目、直翅目、甲虫、蝗虫、铜绿金龟甲、蝽象、蝉等昆虫,也吃蜘蛛、蜗牛、少量植物种子。年9月26日摄于华南植物园)▲摄影/辉记《北灰鹟》(北灰鹟(学名:Muscicapadauurica):体重9-16克,体长-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灰褐色鹟。上体灰褐,下体偏白,胸侧及两胁褐灰,眼圈白色,冬季眼先偏白色,嘴比乌鹟或棕尾褐鹟长且无半颈环。新羽的鸟具狭窄白色翼斑,翼尖延至尾的中部。年9月30日摄于越秀山)▲摄影/山歌《亚历山大鹦鹉》(亚历山大鹦鹉(学名:Psittaculaeupatria)是亚洲最大的长尾鹦鹉,共有5种亚种,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56~62厘米,体重~克。分布地区十分广阔,横跨数个国家,野生鸟栖息于海拔米以下各种干燥与潮湿的地方,包括森林、农作物区、红树林、椰子园等地。年8月20日摄于流花湖)▲摄影/海量梁小广《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japonicus):共有9个亚种,小型鸟类,体长9-11厘米。上体绿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极为醒目。下体白色,颏、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暗绿绣眼鸟雌雄鸟羽色相似。年9月29日摄于广州番禺)

▲摄影/玉《银耳相思鸟》

(银耳相思鸟(学名:Leiothrixargentauris)小型鸟类,体长14~18厘米。别称黄嘴玉、七彩相思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群,特别是秋冬季节。银耳相思鸟性活泼而大胆,不怕人,常在林下灌木层或竹丛间以及林间空地上跳跃,很少静栖于树上,也不远飞,人常常可以靠得很近。年9月29日摄于越秀公园)

▲摄影/唐文《义务宣传员》(白喉红臀鹎(学名:Pycnonotusaurigaster):体长18-23厘米。黑喉红臀鹎和红耳鹎外形、大小和该种均非常相似,但黑喉红臀鹎颏、上喉、下喉均为黑色,上胸亦为黑褐色或黑色。耳羽红褐色,红耳鹎有明显的耸立羽冠,耳区具红白二色斑。白喉红臀鹎属留鸟,栖息地较固定,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年5月摄于华南植物园)▲摄影/文《白鹇》(白鹇(学名:Lophuranycthemer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厘米,雌鸟58-67厘米。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年9月29日摄于广州麓湖)▲摄影/Rebecca《曙红朱雀》(曙红朱雀(学名:Carpodacuseos):为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体重12-25克,体长-毫米,是一种体型小的深色朱雀。眉纹、脸颊、胸及腰粉色。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以果实、种子、花序、芽苞、嫩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年7月23日摄于稻城亚丁)

▲摄影/美《斑胁姬鹛》

(斑胁姬鹛(学名:Cutianipalensis),是画眉科姬鹛属的一种,斑胁姬鹛的平均体重约为47.5克。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不常见于海拔~米的山区常绿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melanchima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丘陵地带有记录。年摄于云南)

▲摄影/卢志刚《银胸丝冠鸟》(银胸丝冠鸟(学名:Serilophuslunatus)是雀形目阔嘴鸟科的鸟类,在全世界共分化为10个亚种。体长16-18厘米。嘴宽阔、天蓝色,基部橙色。别称海南宽嘴、银胸丝阔嘴鸟。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上胸具有一银白色环带。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年摄于云南)▲摄影/添《噪鹃》(噪鹃(学名:Eudynamysscolopaceus):体长39-46厘米,约重克。属中型鸟类,别称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雄鸟。通体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留鸟,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夏季在市区的大型公园及树木生长的开阔地方都可以听到其叫声。)▲摄影/风云《苍背山雀》(苍背山雀(学名:Paruscinereus,英文名:CinereousTit)属山雀科山雀属,是从大山雀的亚种分化出来的。苍背山雀肩、背部及背覆羽中灰色下体呈单调的中灰色,腋部深灰色。)▲摄影/张《褐胸鹟》(褐胸鹟(学名:Muscicapamuttui):体重12.5-13.5克,体长-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偏褐色鹟。与色彩相似的其他鹟类的区别在眼先及眼圈白色,深色的条纹将白色的颊纹与白色颏及喉隔开,无翼斑,腿色淡,下颚黄色,腰偏红,臀皮黄,翼羽羽缘棕色。虹膜深褐色,上嘴色深,下嘴黄色,脚暗黄色。褐胸鹟雌雄羽色相似。年8月摄于广州火炉山)▲摄影/老照《斑头雁》(斑头雁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夏候鸟,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青海湖鸟岛,斑头雁较为集中,种群数量亦较大。由于狩猎和捡鸟蛋等不法行为,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中国已在青海湖鸟岛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这一鸟类资源。年8月摄于青海湖)▲视频拍摄/longwang《松雀鹰》(松雀鹰(学名:Accipitervirgatus)小型猛禽,体长28~38厘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雄鸟上体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个体较大,上体暗褐色,下体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观鸟网鸟类生态摄影优秀作品征集启事:征集:照片或视频需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野生鸟类(非诱拍、非放生或逃逸),请注明作品题目、作者、拍摄时间、地点或其他简要介绍,不限地区不限题材。发送邮箱:1906130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鸟网生态摄影国庆中秋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