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宫旧藏玉器欣赏
TUhjnbcbe - 2020/10/24 19:06:00

玉十二辰清中期尺寸:高3.1-3.4cm清宫旧藏说明:青玉。雕坐姿各异的兽头人身十二属相,即所谓十二生肖,属守护神。各造像大多数左右手拿着不同物件,各有不同象征意义。

赵翼《陔余丛考》曰:十二相属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古时的十二生肖佣,也称“十二支神佣”,隋代已出现,盛行于唐代,以后历代均有。

玉十二辰

玉十八罗汉手串

尺寸:通长26.5cm玉人长2.5cm圆径1.5cm佛头圆径2cm

清宫旧藏

说明:白玉。手串为玉籽十八颗,圆雕罗汉十八个。间配红玛瑙珠及佛头四粒,黄丝穗上系红珊瑚豆二粒。

十八罗汉在玉雕中多见于圆雕坐像,制成如此小的造型作手串还很少见。手串雕琢精致,十八个罗汉均光头,着袈裟,或拱手而立,或手持谷穗和拂尘,或双手捧钵,或手拿念珠和书卷,或环抱小兽,或身旁伏虎,形态各异,神态生动逼真。

玉十八罗汉手串

玉蕉叶仕女

尺寸:宽8.3cm高12cm厚4.5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略有瑕斑。镂空雕假山及一棵大芭蕉树,树枝叶宽大。一仕女站立于一侧,面带微笑,发髻高盘于头顶。身着长裙,肩旁飘带,左右持一宽大芭蕉叶,右手执一管笔。

此器古朴中又见典雅,山石与芭蕉树的粗犷对比人物面部、发式及衣纹的细腻,也活现了古代妇女形象。

玉蕉叶仕女

玉蝉形唅

尺寸:长2.1cm宽2.9cm厚0.8cm

清宫旧藏

说明:白玉,有土褐色沁斑。体扁,中心稍厚,侧边渐薄。玉蝉头部及双目外凸,正反两面均以宽阴线琢出头、胸、腹、翅及尾等部分。蝉尾和翅呈倒三角形,末端见锋。

玉蝉早在新时期时代的红山文化墓葬中已出现,一般为佩饰,至汉魏间才作为唅,放于死者口中。汉代玉蝉唅,大多形象逼真,虽刀法简单,当粗犷有力,线条挺拔,刀刀见锋。一般没有穿孔,若个别有孔的玉蝉,则有可能作为佩饰用。

玉蝉形唅

翡翠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清末 

说明:翡翠菊花纹环耳扁盖瓶高43厘米,两瓶由一块翠料琢成,据说是由一个工匠用六年时间完成的。瓶两侧镂雕玲珑剔透,颇具西方风格的缠莲菊花纹,它与晶莹翠绿的材质相映,润泽华丽,熠熠生辉。这对翠瓶材料难觅,工艺精湛,济价值不菲,堪称国宝级藏品。

翡翠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玉蟠螭觥

尺寸:高23.2cm口径9.3cm×4.2cm

说明:上好黄玉。局部有褐色沁。器呈上宽下窄的不规则柱形,中空,一侧镂雕爬行状蟠螭为柄。下部凸雕龙头,龙发上披于器另一侧,龙之双角构成器足。构思巧妙,雕工细致精湛。

蟠螭纹是古代玉器的主要纹饰,各时代的螭纹特点不同。此器的镂雕蟠螭纹融合了古代蟠螭纹的特点,形成了新的风格。

玉蟠螭觥

玉兽面纹匜

清乾隆

尺寸:通盖高18.7cm口通流长15.8cm口宽7.4cm足径4.2×7.7cm

说明:新疆上等碧玉。凸雕、浮雕、阴刻、镂空等技法。分器盖两部分,深膛。盖饰为带双角的卧兽,脊部琢一拱形钮并套以活环。器外壁以四条对称戟纹分隔,上部为相对夔龙纹,下部为兽面纹。足上部蕉叶纹一周。兽首吞夔式柄。器里底阴刻三竖行铭文“作司寇彝周建用惟。百雩。四方永作枯。”外底琢“大清乾隆仿古”六字隶书。盖里琢楷书乾隆御制诗:“一握和阗玉,琢为司寇匜。率因从古朴,非所论时宜。韭绿犹余润,粟黄徒讶奇。四方永作枯,博古式铭词。”并“乾隆己亥春御题”及“比德”(白文)“朗润”(白文)二印。

此匜是仿宋代《博古图》(后又录于《西清古鉴》)所载周代青铜司寇匜而作。造型精美,技艺高超。玉质“韭绿”莹润微透明,内里黑斑酷似青铜器之斑锈。因此乾隆特别喜爱,既题诗又铭款。堪称为不朽的作品。

玉兽面纹匜

皇后之玺

尺寸: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

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现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采用珍贵的和田玉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

玉龙耳象首活环托杯

尺寸:杯高5.4cm口径9.4cm足径4.2cm,托盘高0.8cm长19.8cm宽14.1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白玉。器由杯和托盘组成。圆撇口,圈足,光素无纹,两侧各镂雕一拱体龙为耳,一面高浮雕象首并套活环。托盘青色,长方形,四角内凹,角上各施一垂云纹。宽边饰阴刻回纹。中心凸起为杯托,可纳杯足。内浮雕两条舞龙纹。

龙纹、象纹是明清时期极时兴的纹饰。此器原为明宫帝王用物,寓意“太平有象”。有太平盛世之意。

玉龙耳象首活环托杯

玉桃式杯

尺寸:高6cm口径10.1×8.5cm足径4cm

清宫旧藏

说明:新疆优质青玉。杯呈桃式,中空,以透雕连体枝叶为柄,口沿后半部对称的琢饰四片桃叶及双叶苞,桃枝沿体向下,末端盘为环状足形。

桃式杯,含长寿之意。明代,特别是明中晚期,因受道教的影响,桃形器极为盛行,此为一证。

玉桃式杯

玉铃

清乾隆

尺寸:铃高18.4cm口径9.7cm杵长12cm高4.3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铃由柄、铃两块玉衔接而成。柄下端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其上琢一佛首,头顶部衔接由四兽吐出的齿状饰与中心戟头相接。铃外壁均饰佛教纹饰,有莲花纹、梵文、轮形缨络及杵纹。铃内悬挂一坠式玉锤。杵中间亦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柄身中间背向饰以莲花托,托上伸出四个弯曲尖齿饰,四齿各于首尾合拢一轴。

铃杵是藏传佛教之法器。故宫收藏有数件玉质铃杵,是仿西藏喇嘛教铜质铃杵而制,器型极为精致逼真。

玉铃

玉“鹤鹿同春”饰

尺寸:长8.5cm宽7.2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器正面弧凸,用多层镂雕和阳线纹法琢制鹤鹿同春图,背面中间凹进,外边有一粗宽边环。环外两侧,各有一小圆孔,可供较粗的绳索或带穿结用。

此器纹图中有双鹿在自由自在的啄食,天空还有仙鹤飞翔,间缀松枝、灵芝草等吉祥树草。鹤鹿同春图,在宋元乃至明清艺术品常有所见,其含义是长命和官禄齐行并进之意。

玉“鹤鹿同春”饰

玉莲荷花插

尺寸:长22.5cm高12.6cm口径12.1×7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带光泽,稍有瑕斑。器主体由湖石、莲蓬、荷花、荷叶组成。莲蓬紧靠湖石,雕七粒莲子。荷叶内空,外琢筋络,细致入微;边沿微敛,一侧凸雕一飞雀。器下部饰有流水、浪花、水草,一雀立于荷花之上,作回首状。造型生动自然,结构巧妙紧凑,雕工精细。

玉莲荷花插

玉鸟衔花佩

尺寸:长7.8cm宽4.5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体扁平,两面饰纹相同,皆镂雕绶带鸟,口衔花枝,呈侧面形,作飞舞态。汉代之前的玉器中很少有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唐代玉器中开始增多,有些为单纯的花卉图案。花鸟结合的图案有两类,一类是将鸟置身于花丛中,鸟小而花较大;另一类以鸟为主,以少许花枝点缀。这件作品中花鸟相宜,恰到好处。在古代,一种好的玉器造型和纹图能延续使用很多年代,鸟衔花玉佩就明显地表现出这几类特点,它对后来的宋、金时代的玉器就有很深的影响,如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墓出土的金代绶带鸟就同这件作品类似,但该作品中的绶带鸟为回首状,鸟翅长而尖,翘端下垂,而这件唐代玉佩中的鸟为昂首,鸟翅短而宽,翅端向上挑,造型和表现手法较宋、金时的作品古朴。

玉鸟衔花佩

玉扭丝纹瑗

战国

尺寸:直径8.3cm,厚0.3cm。清宫旧藏。

说明: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面饰扭丝状纹饰,两环相连之6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遗址中就已出现内、外双重的环形玉,可见这类玉环源远流长,但在战国玉器中这类器物并不多见,尤其是扭丝纹环形玉多为单层,所以此双重玉瑗更显珍贵。

玉扭丝纹瑗

汉玉镂雕螭形佩尺寸:长8cm宽6.8cm厚1.5cm清宫旧藏说明:白玉,有褐色沁斑。体扁平,镂雕一螭,长脸厚唇,张口含尾,身饰又浅又细的毛发纹,通身盘旋成圆环状。汉代玉器中有一种阴刻细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毛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此器为其典型。据观察,这种线纹是用一种非常尖细的坚硬器物在玉器上进行雕刻,若用力不均,会出现叉道和若断若续的“跳刀”。此种特点在战国晚期就出现,但普遍应用则在汉代。后来宋、元、明时亦有出现,但线条又深又粗,而无“游丝毛雕”和“跳刀”感。这两者之差别,是今天识别汉或汉以后玉器的重要标志。

玉卧鹿寿星山子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玉八仙纹执壶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青玉竹节杯青玉竹节杯,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清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清乾隆,通高10.8cm,宽17.5cm。清宫旧藏。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3只羊,两大一小,小羊立于一大羊的背上。大瓶另一侧由一玉兽承托小瓶,小瓶圆形口、足,瓶外凸雕螭凤纹。作为与中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人们时常将羊之名附会人事祸福,如“羊祸”、“悬羊头门上,除盗贼”,又以“羊”与“祥”相通,将“吉祥”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此器选用上好名贵的黄玉精雕细琢,并有“乾隆年制”的款识,不失为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cm,宽96cm,座高60cm,重kg。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案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碧玉仿古觥碧玉仿古觥,清乾隆,高18.7cm,口宽7.4cm。此件碧玉觥是仿古铜器的饕餮纹觥,玉质的墨绿色很自然的呈现着青铜銹斑的色泽,是造办处的精品。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制造的范围,以玉为主,同时包括一切需要砣工制造的物料,如玛瑙、碧玺、翡翠等。当时的许多城市也有玉匠,如苏州、扬州和回部地区均是高手集中地。乾隆时期扬州市场上曾出现大量玲珑剔透的玉器。当时的监政和织造把这种玉器作贡品,遭到乾隆皇帝的申斥。乾隆五十九年(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一道谕旨给扬州监政和苏州织造,大意是说此后务须严行禁止不准再镂雕这类玉器。因为凡是容器,镂空之后没什么用处,即使不是容器,通体玲珑则玉质的美完全消失了。这道谕旨很切中当时玉器制造的时病。这里所介绍的碧玉觥是养心殿造办处造的所谓杜奇归朴的器物,是属于纠正时病的器物。
  
  
  桐荫仕女玉山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25cm,宽10.8cm,高15.5cm。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印。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但玉工巧为施艺,庭院幽幽,人物传神,人们似可听到两女子透过门缝的窃窃私语。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此器是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清中期,高20.6cm,长28cm,底宽4.6cm。清宫旧藏。山子青玉质,作重叠山峦形。山子正面琢崇山峻岭中挺立着棵棵巨松,间饰亭台楼阁,背面雕峭壁悬崖,亦点缀松树。景致布局周密,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正面浮于山腰的云纹上琢隶书御题《万松山房诗》:万松春晓坐山房,雨后千峰濯翠光。因回为高步入古,受宜得趣意延凉。闻听倚巘涛翻鬣,极睡铺阡浪摆芒。讵事游山欣惬赏,为民额手庆宜旸。清代玉山较多,图案题材多取自然景色,如仙人游、文友聚会山林、松下鹿鹤、山水楼阁等等,且雕琢精致,画意盎然。陈设于文房中,读书小憩时可娱目赏心。 
  
  青玉三阳开泰青玉三阳开泰,清,高9.5cm,长18.2cm,宽10.5cm。整器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白玉卧羊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10.4cm,长15.8cm,宽5cm。清宫旧藏。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玉羊首觽玉羊首觽,清,长5.5cm。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青玉凤柄执壶青玉凤柄执壶,清,通高22cm,口径4.9-5.7cm。此执壶玉质纯正,表面光亮。壶体扁而高,椭圆形口,盖与壶口呈插接式,咬合紧密,盖钮为镂空如意形,套二活环,钮之下饰一周莲瓣。壶颈部饰变形莲花纹,腹部有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牡丹等图案。壶流为兽吞式,流柱自兽口中接出。壶柄为一全身栖凤,凤尾下部套一活环。此作品的设计水平较高,将传统的如意、莲花、莲瓣、牡丹等图案运用于壶体,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且加工精致,造型准确。执壶之柄造型复杂,不易掌握。壶盖高大而易脱落,因而不宜实用,是一件按照实用器设计的陈设品。


  青玉回首鸭青玉回首鸭,清,长15cm,宽6cm,高10.5cm。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向前,似在行走中。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摇。此作品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六畜、家禽为玉雕动物中最常见的题材,自唐代之后,玉鸭之作多出新样。同历代作品相比,此件玉鸭更为精致,其背负的谷穗既有岁岁平安之意又有五谷丰登之祈,寓意不俗,是一件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青玉双连尊青玉双连尊,清,高27.4cm,长26cm,宽13.5cm。此尊玉色青白,无瑕斑及杂色。高、低二尊,下体相连。高尊圆口无盖,颈部环一凤,展翅似飞翔,腹上部较粗,浅浮雕夔龙纹,两侧各一象首,下套活环。低尊扁而宽,有椭圆形盖,上饰浅浮雕夔凤纹,宽腹,亦饰夔龙纹。两尊相连处亦雕一凤,与另一凤呼应。器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此件双连尊是清中期制造的宫廷陈列品,设计巧妙,于仿古中融入新意,加工工艺精致,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代表作品。
  
  
  白玉羊首耳瓶白玉羊首耳瓶,清,高27.5cm,口径5.4×7cm,足径5.5×7.9cm。清宫旧藏。椭圆形,细颈,宽腹,双耳,椭圆足。盖顶下凸起绳纹一周。颈部浅雕夔带纹,腹琢莲瓣纹,肩两侧凸离羊首耳。玉质莹润。羊字通“祥”。古代“吉祥”多作“吉羊”。羊字又通“阳”。《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正因为“吉羊”为“吉祥”之意,所以从汉代以来,羊的雕塑品、装饰物都很多。此瓶以羊首饰耳,取吉祥、高望之意。原藏清宫翊坤宫。为乾隆时期的珍品。
  
  
  玉羊首提梁壶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4.8cm,口径分别为3.5-6.5cm和2.6-5.9cm,底长19.4cm。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黄玉三羊尊黄玉三羊尊,清,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青玉瓜棱执壶青玉瓜棱执壶,清,高26.7cm,口径5.6cm,足径7cm。壶青玉质,圆口,圆盖,长颈,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莲座式足。壶肩琢一周缠枝花纹,壶嘴处嵌一金圈装饰。此壶玉质莹润,工艺精细,为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痕都斯坦玉器出现于汉地,首见于清乾隆时期,受波斯文化和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影响,其注重选材用料,讲究造型变化,成器胎薄体轻,装饰纹样繁密,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由于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对清宫玉作和民间玉肆的琢玉技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4.5cm,口径11.3-7.9cm。清宫旧藏。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小。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
  
  
  碧玉葫芦万代莲座高把杯碧玉葫芦万代莲座高把杯,清,高18.1cm,口径7.4cm,足径7.4cm。清宫旧藏。杯为一对,碧玉质地,由杯体与柄足两部分连接而成。杯体为钟铃倒置形,柄为葫芦形,杯体与葫芦形柄之间有一俯仰莲瓣形座,柄下为双层圆座。杯由上至下分别雕琢藤蔓、葫芦、缠枝莲、莲叶、雷纹等纹饰。清代宫廷中各种形制的玉酒具一应俱全,且多为构思巧妙、工艺精细之作。此对杯造型独特,雕琢细腻,可称清宫玉酒具中的精品。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碧玉太白醉酒水丞,清,高4.7cm,长9.3cm,宽6.9cm,口径1.35cm。清宫旧藏。水丞碧玉质,局部有墨斑,圆雕人物和桃式容器,大小二桃相连,大桃内空,用以盛水,旁又雕一人斜倚水丞,以手扶膝,神情欢愉酣畅。古代瓷器、石雕、泥塑等工艺中常有此种“太白醉酒”题材的作品。
  
  
  玛瑙花鸟纹小插屏玛瑙花鸟纹小插屏,清道光,长9.5cm,宽8.3cm,厚1cm。清宫旧藏。插屏玛瑙质,长方片状。正面运用俏色技法利用原料上的白色巧加碾琢,山岩、梅花、凤鸟错落其间,呼之欲出,衬以浅棕色的背景。背面阴刻隶书道光帝御制“探梅诗”:何处寻芳信,前村消息来。一枝依绿竹,几点逗苍苔。影细因风瘦,心清待雪开。春敷千万树,庚岭好音回。末署“臣琦善敬书”,并阴刻篆书“臣”、“琦善”两印。清代插屏用料多为白玉、青玉和碧玉,玛瑙料较罕见。此插屏更利用玛瑙料上间杂的白色雕成图案,别开生面,清雅宜人。
  
  
  青玉异兽砚滴青玉异兽砚滴,清,高9.3cm,长16.5cm。清宫旧藏。砚滴青玉质,利用玉斑圆雕作异兽形,兽背上驮有一水注,为贮水口,圆形水注上又雕饰小兽。此器造型别致而又不失工整,为清宫造办处玉作的制品。
  
  
  玛瑙桃形小水丞玛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cm,口径2.4-3.2cm。清宫旧藏。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巧做也称俏色,最早见于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质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设计加工。此水丞匠心独具,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青玉叶式笔掭青玉叶式笔掭,清,高0.8cm,长14.5cm,宽9.5cm。清宫旧藏。笔掭青玉质,有黑斑,叶形,并琢叶蒂及叶之卷尖。叶表面略凹,凹面很浅,表明此器当是用作笔掭。叶底面雕筋脉纹。玉料上的黑斑为经火后留下的痕迹。此笔掭之形制显然受西域装饰风格的影响,碾琢简练而富于装饰性。其青玉质润而色稍黯,着墨之后应愈显清雅沉着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高7.1cm,口径8.7-11cm。清宫旧藏。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青白玉五子笔架青白玉五子笔架,清,高4.6cm,长12.5cm。清宫旧藏。笔架青白玉质,以圆雕结合镂雕技法塑造姿态各异的5个童子,每人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叶。此笔架造型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五子形象表现于文房用具中则寓“五子登科”之意。
  
  青玉天鸡尊青玉天鸡尊,清,高21cm。天鸡尊以整块青玉琢成,玉质局部有黄色沁。天鸡昂首直立,双翅紧贴体侧,长尾弯卷垂地,喙边长须飘逸。背负一方口尊,尊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这些虽为商周青铜器的常见纹饰,但在此器上的表现形式均已脱离古法,实属新创。天鸡毛羽的雕刻彰显有致,刀法粗犷古朴,为清代玉器之佳作。
  
  
  水晶天鸡尊水晶天鸡尊,清,通高14.2cm,口径2.3-3.6cm。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年湖北省武汉市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清,高6.3cm,长13.4cm。清宫旧藏。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笔架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有黄皮色。此三羊造型笔架寓“三阳开泰”之意,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三羊一大两小,母子神态亲昵。满含温情,加之玉质润泽,笔架十分舒和优美。
  
  
  青玉三鹅笔架青玉三鹅笔架,清,高5.2cm,长12.8cm。清宫旧藏。笔架青玉质,三鹅相连形,各衔谷穗、花枝,鹅腹下饰小浮萍。“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此青玉笔架碾琢精良,玉色洁润,鹅之形丰满柔美,且衔谷穗、花枝,当是寓岁美年丰之意。
  
  黄玛瑙瓜叶形笔掭黄玛瑙瓜叶形笔掭,清,高2cm,水丞口径1.4cm。清宫旧藏。笔掭黄玛瑙质,卷边荷叶形,叶下花枝纵横,叶上托一小瓜,瓜开圆口,内空可盛水。此笔掭材质优良,瓜形水丞小巧玲珑,乃因书案濡笔墨用水不多之故。玛瑙色泽光鲜玉润,碾琢精细,置于书案上更显乖巧可爱。

古玉虫

致力于中华古玉的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宫旧藏玉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