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那些年,被语文书安利过什么让你至今无法忘
TUhjnbcbe - 2020/12/13 12:36:00

提起语文课本,你会想起什么?是“起承转合”的古诗?还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是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的“早”?还是月夜里闰土的项圈和猹?

前几天,微博热搜上出现的话题#被语文书安利过的东西#,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大家把目光又一次聚集在语文课本中提到的美食、美景中,一波又一波回忆重温学生时代的美好。

下面带大家回忆一下,那些被语文书安利过的东西吧!

美食篇

提及最多的当属各种美食啦,不论哪里的美食,制作工艺简单或复杂,在作者生动的描绘下,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以至于同学们离开学校都一直念念不忘。

罗汉豆

鲁迅《社戏》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罗汉豆其实就是蚕豆,而关于蚕豆的吃法,中国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宁波、绍兴一带,流行将带壳的罗汉豆拿盐水煮开,这样的吃法最为原汁原味。

荔枝蜜

杨朔《荔枝蜜》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荔枝蜜是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上等蜂蜜,颜色为琥珀色,芳香馥郁,带有浓烈的荔枝花香味,以广东的荔枝蜜尤甚。

茴香豆

《孔乙己》鲁迅

要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可能是天生的吃货体质吧,还记得当时看《孔乙己》馋茴香豆馋得不要不要的,要吃最地道的茴香豆,还得去绍兴,在绍兴,茴香豆原是四季皆宜的“过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

学完此文,记住了孔乙己,也记住了四种写法的“茴”和九文钱的茴香豆。

高邮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最爱看汪曾祺先生写吃,写的都是风土和寻常,正是这样也使得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食物更为活泼而画面感十足。

汪曾祺先生笔下描绘的咸鸭蛋高票当选,一听到“吱”,仿佛看到了咸蛋黄红油冒出的画面。

牡蛎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看书中的描述,牡蛎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生蚝了,关于生蚝的吃法,会吃的人认为生吃最为鲜美,在国内,广东的生蚝值得一试,在国外,以法国蚝最佳,它也是常滑入法国人喉咙里的尤物。

文中描写牡蛎的字句不多,但是关于女士们吃牡蛎的动作就足够有吸引力了。优雅又高贵的动作品尝着美味的牡蛎,你有没有心动?

葡萄

权宽浮《葡萄沟》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提起葡萄,似乎立马能想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是葡萄棚的新疆,由于日照充足,新疆的葡萄格外甘甜。

荔枝

《荔枝》肖复兴

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

作者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荔枝和夏天的味道。慢慢品读文字,仿佛已经吹着夏日的微风,品尝清凉甜蜜的荔枝。

杨桃

《画杨桃》岑桑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要吃到最美味甘甜的杨桃,还得去马来西亚;在国内,还是海南的杨桃最正宗,相比广东以及福建杨桃,海南杨桃味道更正,杨桃特有的香味浓郁,且水分充足。

橘子

《背影》朱自清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小时候或许不太懂,长大后,再读课文有了更多的感悟,那一包橘子,是父亲无声的爱与牵挂。

糖葫芦

新凤霞《万年牢》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一年四季都想吃有没有!

槐花

《槐乡的孩子》尹黎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槐花香气四溢,在山西、河北的很多地方,人们喜欢拿槐花来蒸饭,这样蒸出来的槐花饭米香和花香互相渗透,极为美味。

文字穿过纸张,仿佛散发阵阵芬芳。只读短短几行字,似乎已经被槐花的香味环绕,沁人心脾。

覆盆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那时候一直想知道覆盆子什么样子,有多好吃呢?桑椹已经很好吃了,居然还有比桑椹更好吃的。后来才知道,覆盆子就是山里的一种野果,长相和树莓类似,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的山里都很常见。

美景篇

除了美味的食物,语文课本中对风景的描述也各不相同,春夏秋冬,清晨傍晚,各具韵味,让人心向往之。

火烧云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或许某一天傍晚放学后,走在回家路上的你也看到了绚烂的火烧云,一抬头,就是这如画般多彩的风景。

威尼斯

《水都威尼斯》佚名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儿时阅读书本的文字,流连于威尼斯的美丽。长大了向着这个梦想前行,想身临其境体会水乡的温柔与浪漫。

滕王阁

《滕王阁序》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站在滕王阁上再读《滕王阁序》,感受千古一绝,中华风貌。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陈淼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的几句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真的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趵突泉

《趵突泉》老舍

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天下第一泉,泉流成河、河汇成湖,相依古城,相伴相生。

动物篇

语文课本中当然不会缺少那些可爱的动物,嬉笑玩闹,和谐共处,和我们共同成长。

珍珠鸟

《珍珠鸟》冯骥才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毛绒绒的珍珠鸟落在你的肩头睡着的感觉真好,学完课文的你是否也曾想过一定要养一只珍珠鸟呢?

《猫》老舍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

没想到老舍先生也是“铲屎官”呢!今天的你,有猫了吗?

丹顶鹤

《美丽的丹顶鹤》佚名

它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高雅、优美。

优雅美丽的鸟儿,生长在祖国富饶的祖国大地上。

无论是美食还是美景,只要你认真读书,就会发现课本并不枯燥。

包罗万象的语文课本里,不仅教会我们知识,也种下了一个个充满期待的梦想,那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远方的向往,伴随我们一起长大,让我们充满前行的力量。

你们还被语文课本安利了些什么东西?可否跟枭枭分享一下你关于语文课本的美好回忆呢?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由一起学语文编辑部枭枭整理。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被语文书安利过什么让你至今无法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