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凌仁
自然报道作家
自然摄影家
现任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媒体总监,致力于拍摄中国的野生动物和纪实人文题材。曾任职于《华夏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旗下简体中文版本),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
左凌仁与羌塘(藏北高原)结缘于年,先后五次到羌塘从事当地社区调查和研究、生物多样性调查、古生物科考等工作,并在多家媒体刊登了众多关于羌塘的文章。
以下内容转载自左凌仁老师专题文章第一次到珠峰之南,其实是在年的11月,受樟木的鸟儿的诱惑,搭着顺风车到这里晃荡了几天。那次和长尾叶猴无法再复制的美丽邂逅,让我对这片区域念念不忘,所以当知道IBE(影像生物调查所)有珠峰南坡的调查之后,提前结束了在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工作,5月8日抵达了拉萨,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西藏工作:半月珠峰南坡+半月藏北羌塘。
珠峰南坡在拉萨结束给当地林业部门的培训之后,IBE团队开始分组:亚东、陈塘和嘎玛沟,由于侧重点的不同,结果是我一个人和华濒所的合作伙伴一起,奔赴亚东。*从Google地图上的截屏图,可以大体了解一下这几条沟的位置在青藏高原的南侧和南亚次大陆交接的地方,是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珠峰的喜马拉雅山脉,这里分布着的五座海拔米以上世界级高峰(全球仅有14座)隔断了这两个地理单元。营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高寒草原,一边是热带丛林。在这两个生态中心的过渡地带,也就是从珠峰为首的山脉顶部在向南亚次大陆陡降的南侧坡地上,是世界上垂直海拔落差最大、垂直生态分布最典型的所在。在这里,发育着一片独特的生态系统:喜马拉雅南翼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亚东星鸦记得葛优葛大爷在电影里说过,要把喜马拉雅山凿穿一个洞,让暖湿空气进入青藏高原,把那里改造成江南水乡。其实在在珠峰南坡的众多雪山之间,有很多条河流侵蚀形成的谷地,如陈塘、绒辖、樟木、吉隆、和亚东。这些切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河谷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高原提供了通道,受流经谷地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整个河谷地区山高谷深、森林郁密,奇花异卉,五彩缤纷,形成一种迥然不同于青藏高寒草原和南亚热带丛林的自然景观。在这些沟当中,亚东沟算是其中最大的一条,从地图上,我们也能够看到,它是这个区域从国界线上延伸到南亚次大陆最远的一条沟。*卓木拉峰去亚东,需要先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一片区的最高峰卓木拉峰的垭口,过了山口之后,大地将高原和雪山断然地甩在背后,毅然投奔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徜徉的亚热带势力范围之内,过了帕里镇之后,一路向下,二三十公里的下坡路让我迅速告别了白雪皑皑的雪山和枯黄的草原,身边迅速被披戴着杜鹃花外套的岩石山所替代。当抵达悬挂在半山腰的亚东县城时,雪山已经全然不见,郁郁葱葱的针叶林诉说着这里的温暖和湿润。*帕里附近的高原景致*亚东的丛林景观*高海拔的报春花*丛林里生长在大树苔藓上小兰花亚东是一条很大的沟,它还有很多条支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些支沟内进行生物多样性的样线调查,几乎每天往返走12公里,考察路线分高中下三个海拔段,主要是在中低海拔考察。到达的时候,雨季的脚步也日渐接近。雨水明显一天天增多。而每当天气转晴,大大小小的鸟儿便开始活跃起来,嘁嘁喳喳的鸟声在林中此起彼伏。尤其以小林鸟为多,它们体形小,极其灵活,隐蔽性极高。体型庞大的棕尾虹雉和红胸角雉,相比较其他鸟类,要相对好认一些,但是它们就如同藏匿在云雾中的彩虹,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极好的运气才能看到。*血雀,浑身红色,名副其实*火尾绿鹛,在樟木失之交臂,在这里偶得为了能够拍摄到棕尾虹雉,我和鸟类专家李小燕在向当地人咨询了相关地点和信息之后,蹲守在两千多米海拔的丛林和草甸交界地带,在傍晚时分守候着这种美丽而华贵的大型雉类的来临。当天色渐晚,首先来临的是弥漫的云雾和透心凉的雨丝,刺骨的寒冷和模糊的视线让我逐渐放弃了拍摄的念头,但是李小燕的坚持,终于让我们等到了棕尾虹雉的到来。*棕尾虹雉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和声音,一只棕尾虹雉出现在路边的岩石上,但是牧民无心的驱赶牛群的声音,让它瞬即跑下了路基。我和李小燕赶紧猫下身子,蹑手蹑脚地赶到它消失的地方,只见它或急或缓的向下方走去。为了不惊扰它,李小燕忍痛割爱,放弃了继续追踪和拍摄的机会,改为替我瞭望情况,让我绕路到它的侧面拍摄。而云雾也渐渐散开,当这个浑身泛着金属光泽的大鸟站在巨石上瞭望的时候,终于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拍摄机会。随后它就消失在云雾的森林里。*棕尾虹雉*红胸角雉结束了珠峰南坡的拍摄之后,回到拉萨,大家汇总后,亚东收获与其他两组相比毫不逊色,很是欣慰。其实每个组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这里简直是自然摄影师的圣地,是值得在这里花费一辈子拍摄的地方。藏北羌塘回到拉萨进行短暂休整,与后来的摄影师汇合,我们开始分配IBE羌塘的拍摄行程。IBE四名摄影师,兵分四路,那曲地区两组:双湖、玛依岗日;以及阿里的两组。这是我第三次到羌塘,目的地是偏西一点儿的玛依岗日。再回羌塘,这里是那么的熟悉,既令人激动,又令人平静。激动是因为那熟悉的路,梦中回想过很多次的野生动物、湖泊和山峦,安然无恙;平静的是这里是那么空旷和辽阔,让人很容易放空心神,不思杂念。羌塘的很多山,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实际海拔高度很高,还有就是看起来都是些穷山,感觉没有生命,其实那里往往是很多独特生命栖身之所。*藏北羌塘羌塘的湖很多,色林错是最大的一个,很美!提起藏羚羊,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可可西里,其实羌塘才是藏羚羊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在中国,如果想要看到多种大型野生动物大数量级集群的地方,羌塘是唯一的所在。羌塘是目前国内硕果仅存的能够看到大型野生动物集群的荒野之一。*藏羚羊在这里,你依然能够看到保存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各个生态链的环节物种的存在。更震撼的是,上万只藏羚羊,一百多只小卡车大小的野牦牛在那里依然显得很渺小。在我内心深处坚信,这里是一个毫不逊色于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圣地,这里有青藏高原最完美、最完整、最和谐的野生动物多声部合奏曲,令人听过之后,欲罢不能、永生难忘。但是很遗憾的是,这里的野生动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很怕人,拍摄起来难度很大,还有就是平均米的海拔,有一定挑战性。*藏原羚*迁徙路上的藏羚羊群*上百只的野牦牛,比较少见*很难想象,在羌塘荒漠的一个三四平方的小水洼之畔,会有这么多的物种脚印,这里放一个红外相机,绝对收获大大的!*纳木错湖畔沙地上的红花,闪耀着生命的艳丽。
扯远了,还是回到这篇自然世界来吧。由于有了车,而且跑的区域比较大,所以收获比前两次来时都要好一点儿,在李小燕老师、刘思远老师的配合下,拍到了很满意的图片,总之,羌塘之行,收获还是不错的。当晨光开始扫荡草原时,庆幸能够赶到这里,观看在地平线上那舞动阳光音符的藏羚羊们。原本可以更早的,但是司机刚出保护站的门就陷车了,只好徒步赶到预先踩好点的拍摄地,其实如果有车,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角度,赶上更好的时间,拍照,永远是遗憾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一直驱赶我们前行,为了心中那幅更好的画面,不懈努力!*平坦的大草原上,西去的阳光用温暖温存着即将被黑暗和寒冷统治的地面。一只藏原羚吹响了归家的号角,这只是我美丽的畅想,其实是因为他看到了车子,开始奔跑*西藏毛腿杀鸡,简称“傻鸡”,由于预估不够,所以当李小燕老师包抄过来的傻鸡过来的时候,时间太仓促了,他们很快就进入到了我镜头的在最近对焦距离区内,我只能趴在地上,目送他们,用屁股对着我的镜头……*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在飞驰的车上看到的时候,还在犹豫,听到我说之后的关山同学迅速倒车,取相机,感谢他,否则就没有这张片子的诞生。*保护站外的早晨,被尿意催醒的我很不情愿地爬起来,当看到这柔美曲线上哪一只只跳动的精灵,赶紧回去拿出相机,庆幸还是赶上了。我前两次去羌塘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拍摄棕熊的,但是两次共50天,愣是啥也没看到。其实这次差点儿也错过了,在此特别致谢WCS的梁子和万万两位,让我在第三次终于见到了棕熊!还有,也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开车!好吧,我承认,我的第一次献给了你们两位,我爱你们!发张梁子版挖鼠兔棕熊看看,这是我们发现棕熊捕食鼠兔的痕迹,顺着痕迹走,终于找到了棕熊!每次到羌塘,除了自然和野生动物,让我总是心生感慨的,还有当地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在这片生命的禁区过着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犹如羌塘上空的蓝天一样清澈的心境,让你想说不喜欢他们都难!*策马驰骋在草原上,呼唤正在放羊的心爱的人儿,当远远地看到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被融化的暖暖的感觉。*骤雨初歇后的中午,乡政府的孩子们在街上的水洼里划起了船,快乐,其实很简单……最后,在羌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上面这张照片,当时是雪后初霁,太阳蒸腾起雪花,让这片草原变成了仙境。当时多么的期望能有几只藏羚羊,当然也拍到了一只的,但是远远不是我想要的结果,留点儿遗憾总是最好的,为下一次再来留个念想,不是很好嘛?!只是不知道是否还会再遇到这样的景象。*以上图文转载自左凌仁老师文章,德迈编辑。这是一片空气稀薄、人烟稀少的雪域高原
这里的天空很近,云层很低
这里的大地辽阔,湖泊空灵
这里的群山伟岸,古堡苍茫
这里的生灵纯粹,野性自然
仰望珠峰,走进阿里
德迈国际年度钜献
邀您一起
勇往直前,探索美丽中国
阿里大北线穿越
世界第三极之旅
旅行时间及费用年10月12日-10月27日共16天15晚RMB34,/人备注:本次考察活动需长时间乘车,路途颠簸,高海拔地区食宿条件艰苦。报名贵宾要求身体健康,无心脑血管病及其它不适宜进高原的疾病。报名咨询或独家定制留言/回复:阿里+姓名+手机德迈旅行顾问为您实现旅行梦想▼
德迈特色旅行项目
▲徒步复古马帮▲阿里大北线▲赏秋
松赞滇藏线▲越野
丙察察▲赏秋
北疆自驾▲人文
南疆自驾▲亲子
研学营▲松赞
滇藏定制
德迈国际旅行机构
?深耕20年的高端旅行服务机构了解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