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介绍明嘉靖系列,嘉靖是正德的堂弟,在位四十五年时间比较长,因此瓷器烧制量大,民间有一定的存世量,比较有名的是嘉靖五彩,本期这件是嘉靖红绿彩,也是朋友的收藏,所有的明代瓷器收藏中,我朋友们的藏品比我好太多。这件器型比较复杂,全名称为“明嘉靖红绿彩贴金万寿锦地开光花鸟纹执壶”,以前我们介绍过明清瓷器的命名方式是:朝代+年号+底色+主要特征+器型。标题为了简单一点,少了许多字。
红绿彩的特点:通体都是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再辅助一两种其他颜色搭配。嘉靖信仰道教,崇尚道家五彩,因此增加了彩瓷烧制品种,恢复了诸如“斗彩、五彩、红绿彩”等多种彩瓷,且互相搭配,形成种类繁多的彩瓷。但是王朝到了中后期,国力大不如前,即使是官窑瓷器在胎釉上也粗糙了许多,本期这件在嘉靖彩瓷中算得上少见精品,且保存完好,连壶盖都传承下来实属不易。
彩瓷最好的鉴定方法就是比对,用馆藏品和大拍拍品比对。右边这件名气很大,是佳士得的拍品——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成交价两亿多。红绿彩的底色绿彩与红彩都属于五彩,红彩是老彩矾红。两件绿色属于一样的彩料,红色有色差,黄色属于不同的色调,本期属于娇黄,拍品属于姜黄,像生姜的颜色。
嘉靖信仰道教,讲究“器以载物”,他在位期间烧制的主要器型画片都跟“长生不老”有关,大多数器型上绘有“福寿康宁”,本期这件用金彩描绘“万寿”二字,金箔斑驳有自然磨损,矾红底色像锦帛一样,这样的花纹统一称为“锦地”,意味着“锦上添花”。上面是故宫馆藏嘉靖青花五彩灵芝桃树纹盘,正中间像绶带花纹编制出“寿”字,意味着“福寿绵长”,嘉靖帝太希望长生不老。
嘉靖时期壶瓶罐之类的器型,盖钮都是鸡心形,这一时期烧制的彩瓷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色差严重,对于色彩判断领悟力好的人更具有优势,比如画家。这件壶盖的红绿彩非常标准,完全符合嘉靖彩瓷的特征,嘉靖一改成化彩瓷淡雅之风,以色彩饱满艳丽的大红大绿为主色调,红浓绿鲜视觉冲击很大。壶盖内部没有施釉,古代有盖的瓷器器型,绝大多数口沿都不施釉,以增加摩擦力。所以更容易看出胎土的细腻度,嘉靖时期胎土比较粗糙,杂质多,而火石红溢出非常严重说明淘洗不干净。
本期这件最有特色的当属“金箔贴金”工艺,把黄金与瓷器烧制结合起来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各朝工艺不一样,清代的描金技术最成熟,也不容易脱落。贴金工艺是指把黄金捶打成超薄的金箔,再在瓷器需要镀金的地方涂刷一层胶,这种胶有可能是鱼鳔胶、大蒜液、豆浆黏液、冰糖水等,然后将金箔用竹钳等夹起黏底上,进行适当的低温烘烤成型。优点是金箔不容易被氧化,成色富贵漂亮,缺点是特别容易脱彩。两张图片上金箔都有脱落,盖钮因为经常使用,脱落厉害,花卉纹金彩尽管脱彩不明显,也是肉眼可见。瑕疵也是鉴定技巧之一,这种自然脱落的金彩与刻意做出来的完全不一样,所以这种有金彩的仿品都很少。
这三件都是故宫馆藏,上面那件是宣德鲜红釉贴金龙纹碗,贴金已经全部脱落,只留下白色的影子。下面左边永乐鲜红釉贴金双龙戏珠碗,贴金几乎完全脱落,高足碗只剩下一点点金光点点。右边是永乐贴金青花碗,根据留下的痕迹判断,贴金描绘的应该是缠枝纹,现在只剩几片金叶子。
这件是台北故宫馆藏永乐鲜红釉贴金双龙戏珠碗,大部分贴金还在,局部图片放大能看到自然脱落的金箔斑斑驳驳,非常自然有年代感,这种贴金工艺连仿品都很少,因为自然脱落痕迹无论如何也无法仿制到位。我们本期这件能保存绝大部分金箔真的太幸运了。
最后看看底款并欣赏一下保利的拍品明中后期红绿彩贴金开光蕉叶花卉纹执壶。嘉靖底款这几个字写的非常漂亮,就我个人来看,比前几朝正德、弘治、成化都漂亮。青花料是进口回青料,发色浓艳泛紫色色调。白色釉水泛泛青白色,胎土比不过成化与弘治细腻。右边是曾经保利的拍品,这件是无款外销瓷,也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接近我们本期藏品的比对效果图。外销瓷一般都无款,也是锦地开光贴金,只是用的黄金比重小很多,也是非常漂亮的一件藏品,也不知道花落谁家。
本期结束了,下一期嘉靖青花